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真假名人故里迷惑世界游客 哥本哈根偷当童话之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07:30  环球时报

  当《环球时报》记者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历史学教授琳达•巴克特曼聊起国内最近3个地方争当“西门庆故里”,并告诉她西门庆为何许人时,巴克特曼惊讶地笑了起来。她对记者说,其实欧洲乃至全世界争名人故里的风气都很严重,因为这同时关乎当地的“面子”和“里子”(钱包)问题,可她还没听说过哪些地方以出过“坏蛋”为荣呢。事实上,从“骗了”无数纯真游客的“安徒生之都”,到争执百年的哥伦布葬身地之谜;从真假巴黎公社社员墙,到童话中的“小红帽”故乡之争,各种离奇、怪诞的故事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而游人则乐此不疲地消化着各种历史与“伪历史”。

   多少名人故里误导世界游客

  

  《环球时报》记者初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时,曾错以为这里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乡———从市政厅广场到下水道井盖,到处都雕着安徒生头像,市内以安徒生命名的博物馆、展览馆甚至快餐店更是数不胜数。但细打听才知道,“这里是安徒生的故乡,这里是丹麦。作为首都的哥本哈根将代表丹麦接受安徒生故乡这一殊荣”———哥本哈根旅游手册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上标着这句话。据说,这是哥市旅游局在安徒生的真正故乡———欧登塞市政府的强烈反对下,想出的“变通之计”。欧登塞才是如假包换的安徒生故里,“安徒生一日游”还是当地的旅游创收项目,每张安徒生故居参观门票价格约合300元人民币。

  同样,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0多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上,有座名为“诺贝尔故居”的建筑,此处是瑞典的文化遗产。但这个误导了众多游人的地方其实不是诺贝尔的出生地,诺贝尔当初只是在这里买过一座工厂,并短暂住过一段而已。他真正的出生地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据瑞典国家旅游局统计,该国竟然有38个地方挂着“诺贝尔故居”、“诺贝尔小屋”、“诺贝尔学堂”等招牌。而在诺贝尔真正的出生地,地区一级政府曾向百姓发问卷,询问是否愿意成为诺贝尔的“邻居”,结果绝大多数人反对,他们认为诺贝尔属于斯德哥尔摩,也属于瑞典,要纪念在哪里都一样,而且他们也不希望生活因“诺贝尔故居”受到打扰。当地百姓甚至致信地方政府,要求对诺贝尔的出生地予以保密,因此至今也没多少人知道诺贝尔出生的确切地点。

  德国人争起名人来也毫不含糊。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故乡就被宣称有两处。一处是法兰克福,歌德在那里度过了大学之前的时光;另一处是魏玛,歌德在那里度过了逝世前的50个年头。有6万人口的魏玛小城,每年能吸引20万人参观歌德故居。早在歌德在世时,这两个城市就争得面红耳赤,以至于歌德左右为难地说,“两个都是”。号称“马克思故乡”的德国城市也有3个之多。小城特里尔是马克思的诞生地;人称“马克思城”的开姆尼茨是原东德政府给的名号;而柏林是共产党人的集中地,建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广场。特里尔曾郑重要求其他城市弃用“马克思城”的名称,但其他城市却斥其为“文化掠夺”。

  在俄罗斯,小城克林在“柴可夫斯基故乡”争夺战中打败了这位音乐家的出生地伏特金斯克城以及他学习工作过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这个柴可夫斯基只在晚年住过9年的小城,距莫斯科80公里,人口稀少,主要街道不过一两条,却铆足了劲要靠柴可夫斯基拉动经济,如今它已成为外国旅游团必去之地。在日本,宫崎一县之内就有4个地方号称是第一代神武天皇的出生地,而且都找出了证据。鹈户人考证天皇父亲在当地的行踪,以示正宗;高春町表示此地古称狭野原,神武天皇小名狭野命,正说明他出生在当地;佐土原町干脆找出了神武天皇诞生的“产场”。各种说法信誓旦旦,又有传说添油加醋,其结果除了历史变得更加混沌外,就是每处都成了观光胜地。

  跨越大洋的名分之争

  当战火燃烧到国家间时,这个话题就变得敏感而沉重。跨大洋论战的哥伦布国籍和葬身地之争是情节最复杂的一个。

  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间的哥伦布国籍之争,从1892年新大陆发现400周年时就开始了,并持续至今。意大利人坚称,哥伦布生于热那亚,那里有哥伦布故居,里面赫然摆放着哥伦布诞生于此的证据文书。西班牙人则说,哥伦布是巴塞罗那人,或者是西班牙北部城市加利西亚人。甚至在美国纽约,哥伦布塑像的建筑权都被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争来争去。接着,西班牙又与多国发生了哥伦布葬身地之争。哥伦布病逝后安葬在西班牙圣佛朗西斯科教堂,后又按其遗嘱移至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此后,西班牙人曾将哥伦布遗骸掘出,带到古巴哈瓦那安葬,最后又带回西班牙。可就在1877年,圣多明各人突然表示,西班牙人带走的只是哥伦布亲属的遗体,真正的遗体还在圣多明各。其间,还有意大利驻圣多明各总领事宣称,该国要到一部分哥伦布遗骸,将其分成3份,给了委内瑞拉、热那亚和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就这样,几个哥伦布墓地隔海争吵了100多年也没结果,甚至于2006年进行的DNA测试也未能给出确凿证据。

  奥地利萨尔茨堡是音乐家莫扎特的出生地,可7年前德国国家电视二台在百位德国名人评选中,却把莫扎特列了进来,由此拉开了莫扎特争夺战。极度不满的奥地利媒体惊呼:“德国人要掠夺我们的莫扎特!”奥驻德大使直斥这是“德国错误的民族主义”。德国媒体则反击称,莫扎特出生那年,萨尔茨堡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巴伐利亚王国;此外,莫扎特也曾在作品中留下“我的祖国德国”的句子。为了不影响两国关系,最后双方学者出来打圆场,表示莫扎特是“德意志欧洲人”,才平息了争端。

  去年8月,中国湖北安陆以“李白故里”打出的城市宣传片,点燃了两国四地的李白故里之争。除了安陆,还有两个中国城市也自称李白故里,而两个月后,吉尔吉斯斯坦驻华官员访问安陆,公开表示李白故里在该国托克马克市。李白生于中亚地区碎叶城(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据考证,古时的碎叶城就位于如今吉境内托克马克市东南8公里的地方。对李白故乡的认定,吉国也是近年才开始的。比什凯克人文大学汉语系教授尤素波夫•拉西特告诉记者,在苏联时期,由于前苏联的“去历史化”及吉政府“吉尔吉斯民族化”,该国对李白出生在托克马克一事绝口不提,但苏联解体后,中吉关系逐年加强,吉政府对此事的态度从原来的封锁消息变为积极宣传。他说,为了宣传李白,比什凯克人文大学于2001年李白诞辰1300周年时,专门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俄文与吉文版对照的李白诗集。时任吉总统阿卡耶夫也亲自到场发表讲话称:“李白出生在楚河河畔的碎叶城,与我是同乡,这是吉尔吉斯斯坦的荣誉。”尤素波夫说,吉汉学家协会和几家当地旅游公司都曾有在托克马克建李白纪念馆等计划,但由于缺乏资金至今没有进展。据中国外交官介绍,吉方还曾希望中国使馆给予物质帮助。1

  上一页12

  “小红帽”也成争执焦点

  如果说,真实存在于历史长河的名人归属之争,多少带有“荣耀之争”的意味,那么,由文学作品中虚构人物引发的争执,就显得实际得多。

  “拉曼查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用这句开篇语揭开了勇士堂吉诃德的人生。这个没有被点出具体名字的“堂吉诃德家乡”,在400年后引起各路人马的探寻之旅。小说中堂吉诃德家乡所在的地区,地势平坦,风力甚大,许多村庄都有风车。在如今的拉曼查地区,许多拥有古老风车的村庄都将自己视为小说中的原型。塞万提斯的出生地———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厄纳雷斯,也被看作“堂吉诃德故乡”。5年前,还有西班牙学者兴奋地宣布,他们找到了那个“拉曼查的某地”———维利阿努埃瓦-伊万德斯城。据称,这是集合了该国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甚至数学家的专家小组共同确定的。这个小城的官方网站上写着,塞万提斯生前多次来此采风,并参加当地戏剧节。此外,西班牙时不时还会冒出几个“堂吉诃德家乡”,因为每隔几年,西班牙都要重拍一遍《堂吉诃德》电影,而电影外景地常常是好几个村庄,于是,凡是在银幕上出现过的村庄都自称“正宗”。

  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对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属于谁也各执一词。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中心有一尊福尔摩斯铜像,这里是创造神探角色的作家柯南•道尔的故乡。爱丁堡人阿历克斯告诉记者,虽然伦敦人坚信福尔摩斯就住在伦敦著名的“贝克街221B”,但爱丁堡人却认定柯南•道尔把贝克街的概念模糊化了,因为爱丁堡也有其笔下同样特色的贝克街,“而且福尔摩斯的穿着也更符合苏格兰人特征”。英格兰人对此大为不屑,说只要看看小说里描绘的场景就知道,一切都发生在英格兰。如今贝克街更是建起了福尔摩斯博物馆,沿街全是大侦探的纪念品商店。而为了叫板英格兰人,苏格兰电视台则在播放福尔摩斯影视剧集时干脆用苏格兰口音为其配音。阿历克斯说,有时他也觉得这场文化擂台“打得有趣”,“因为大家完全忘了福尔摩斯根本就不存在”。

  在德国黑森州,两个邻近的小镇还争当起了《格林童话》中“小红帽故乡”。为了争得这个称号,施瓦尔姆施塔特每年圣灵降临节前两周都大搞“小红帽节”,让女孩子们装扮成“小红帽”吸引游客;阿尔斯费尔德也有自己的“小红帽旅游节”。两个小镇争了几十年都没结果,可大批游客却被带着同时去两个小镇寻访“小红帽”。

   历史地点之争也混战一片

  历史事件中的地点也常引发争执。法国巴黎就上演过“近在咫尺”的“真假巴黎公社社员墙”之争。巴黎公社失败时,最后一批147名社员在贝尔•拉雪兹神父墓地的一堵墙边被枪杀,这就是“巴黎公社社员墙”。但著名的社员墙居然有两座,一座在与拉雪兹神父墓地隔街的甘比大公园,墙上张开双臂的少女雕塑形象曾被印在许多国家的教科书上;另一座在拉雪兹神父墓地东北角。前者是一战后法国政府所设立,纪念的是“历次革命的受害者”;后者才是由巴黎公社支持者的团体“公社之友”设立的,却因官方长期冷落而知者寥寥。据巴黎的朋友讲,这两座社员墙至今仍在不到1公里的直线距离内并立,究竟向哪座社员墙献花,可以看出献花者的政治倾向是“中左”还是“深左”。

  西非的“不归门”也是“混战一片”。“不归门”是指当年贩卖黑奴的登船地点,黑奴从这里上船后被运往美洲,不论生死,再也不能回归故土。这样的“不归门”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一带到处都是,据说总共多达几十处,每处都竖立着“不归门”纪念标志。但事实上当年殖民者在这一带集中装船运走黑奴的地点,可以考证的仅几处而已。▲(本报驻外记者 王燕 青木 纪双城 陶短房 王方 常东 刘左元 萨苏)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