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掐尖”何太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09:00  解放日报

  徐敏

  国际顶尖人才,是世界各国不惜财力争夺的对象,这不难理解,因为21世纪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但是,时下在国内教育圈内愈演愈烈的生源“争夺战”现象,就令人看不明白了。名牌大学、重点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在招生时都要“掐尖”。不禁令人纳闷:人才,难道越来越低龄化了?

  最近正值小学升初中、初中考高中的“升学季”。据报道,外省市一些重点高中违规搞起了 “签约录取”。中考还未进行,这些高中就去初中学校“抢人才”,与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签约,要求学生将来中考时填报他们学校,只要考进,就可以“免学费、免住宿费、一次性给予数千元奖学金、安排在快班就读……”。小学升初中的“人才争夺战”,也同样暗流涌动。早在3月份,上海一些成绩优秀的五年级小学生就受到某些名牌初中的邀请,早早坐进中学课堂,提前学习“小升初”衔接课程。初中此举也是为了“圈才”。这些坐在初中课堂上的小学生,被众多家长羡慕地称为 “牛娃”。而名牌大学,除了每年在招生时节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提前选拔优秀学生外,还把“触角”向下延伸,扫描重点高中的高一、高二学生,提前“锁定”目标。

  学校开展生源竞争,本无可厚非。但是,生源竞争的对象越来越低龄化,且竞争手法五花八门,就令人忧虑了。首先,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造成了家长“集体焦虑”。小学、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讲求教育资源均衡化,应该培养学生生存、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而“硝烟弥漫”的招生大战,会冲淡义务教育的根本目标,使得“育人”变为“育分”。学生不但要力争在学校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还要考各种各样的“证书”,这样才能进入名牌初中、重点高中的“法眼”,换取一张“入场券”。

  其次,生源竞争低龄化与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相违背。人有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肢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然观察、自我认知等多方面智能,这一理论在教育界已得到公认。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应该创造环境,鼓励学生发展各类智能,发展特长和爱好。合理的社会人才结构应是金字塔式,“塔尖”的人才总是少数。可是,有必要从小学就开始选拔“塔尖”人才吗?过于激烈的生源竞争,势必遏制学生发展多元智能,而只注重考试成绩,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弊大于利。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掐尖”何太急?

  “掐尖”的背后,是教育功利化在作祟。有了天资聪颖、学习基础好的优质生源,老师教起来就省力。这些学生可以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揽金夺银,为学校争光;将来还能以高分考入名牌高中、名牌大学,支撑学校的高升学率,带来广告效应,提升学校美誉度。而学校的中考和高考升学率,通常被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直接或间接影响其获取荣誉称号和办学资源。如此,“掐尖”怎会不盛行?

  当那些顶着“名牌”头衔的学校热衷于“掐尖”时,还是希望他们回头看看教育的大目标——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