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年之治·盛宴飨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09:10  郑州晚报

  (上接T01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的这些名句,仿佛一缕清新的晨风,把我们带到了春秋时期具有强烈生命色调的中州大地。相较《国风》中的其他篇章,《郑风》21篇民歌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审美风格。

  在地理空间上,《诗经·郑风》所指涉的文化区域,主要包括今天的郑州及所辖荥阳、新郑等地。史载,当时的郑国地处虢、郐之间,“前颍后河,右洛左济”,特殊的地理位置养成了其民宽缓柔和、非沓贪而忍的特性。《郑风》作为独特的文化母体,对以后构筑于其上的文化起到了巨大的哺育作用。

  …… ……

  千百年过去了,“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文化积淀极其深厚。“伸手摸着秦砖,抬脚踢着汉瓦”、“郑州自古是战场,牧童常拾旧刀枪”被人来形容郑州古老的文化厚土和位居“中原之中”的战略地位。

  然而,在历经郡、州、县的变迁之后,郑州,还能撑起中原文化的大旗吗?郑州,如何传承祖先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郑州,怎样才能让先进文化蕴含的生产力在这座城市缤纷绽放?

  上世纪80年代,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让藏于深山的千年古刹名扬天下。“到少林寺去!”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今天年轻人的英雄梦想。许多人由此知道少林寺在郑州。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能够隐约听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匆匆脚步、郑国子产力主改革的慷慨陈词、官渡之战的烈马嘶喑、美男潘安的爽朗笑声、白居易杜甫或昂扬或沉郁的吟咏;我们可以看到刘邦项羽对垒的鸿沟、达摩九年面壁的栖身之洞、北宋王陵的凝重石刻、巩县石窟寺的帝后礼佛盛景……数不胜数的文化遗迹不仅增添了郑州人的自豪和尊严,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创造出新时期惊天地、动鬼神的文化产品。

  而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我们不能懈怠。

  2005年8月21日,时任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同志在郑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坚决实现“三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

  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时任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文超同志在这次会议上作出部署:“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要重点发展壮大大众传媒业、文化旅游业、文博会展业、出版发行业、文化娱乐业、文化制作业和文化体育业等7个主导产业,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同一年,在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培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

  郑州的决策者把文化放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将文化定格在城市精神支柱和软实力的战略高度,视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连的重要支撑力,目标是把郑州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区域性文化中心。

  紧接着,郑州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一批文化精品项目,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发展一批产业龙头企业;要在税收、用地、人才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2006年12月22日,在市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同志提出“郑州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建设强市转变”的目标。

  一个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浪潮正在郑州大地上风起云涌。

  2003年10月26日,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选择了郑州,来自世界各地的138个客属社团近2800位代表齐聚河南省体育中心,2500多名演员共同登台献艺,央视向全球直播,包括来自祖国大陆及港澳台的著名演艺界人士宋祖英、田震、孙楠、刘斌、孔祥东、黑豹乐队、轮回乐队、陈慧琳、张惠妹、周杰伦、齐秦、周惠,以及豫剧名家马金凤、虎美玲、王惠等精彩演绎《中国心故乡情》,让这场文化饕餮盛宴至今保持着河南有史以来最盛大晚会的殊荣。

  自2006年(农历丙戌年)开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隆重举行。几年来,海内外万众瞩目的拜祖大典给郑州、河南、国家带来了什么?

  用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市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丁世显的话说,拜祖大典是一个“金字招牌、强势品牌”。

  用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参加完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后深有感触的话说,这次中原之行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寻根之旅、亲情之旅,他禁不住发出“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的感叹。

  拜祖大典不仅极大加深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更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为反“独”促统的新平台,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2008年6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随着盛大节会而来的大型文艺晚会之外,更加亲民的文化活动也接踵而至。

  2008年金秋时节,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艺术盛宴——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在郑州、开封举行,从如意湖畔到绿城广场,从大学校园到居民小区,从河南省人民会堂到郑州市青少年宫,亚洲艺术奇葩在省城“遍地开花”,为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中原大地开启了全新的艺术视野。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的艺术画展、公园主题活动、电影展播、花车巡游等活动令人应接不暇,许多市民每日“串场 ”观赏,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人民节日,政府埋单”,最低20元的票价,让郑州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大饱眼福,充分证明了本届亚艺节是一次政府成功组织、群众踊跃参与的全民盛会。

  2002年,李克同志提出,郑州市文化建设要搞“三个一工程”,即“出一部书、创一批歌曲、打造一部剧”。于是有了把少林武术与现代舞蹈艺术创新结合的《风中少林》。

  《风中少林》自2004年10月首演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台北、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海内外演出近300场,受到了海内外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2005年11月,该剧一举夺得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金奖,2006年获河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11月入选2005至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2007年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同年11月获第十二届“文华奖”新剧目奖。

  2007年10月至今,中岳嵩山一处荒凉、险峻、名曰“待仙沟”的山谷,因《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而闻名遐迩,变成了禅乐回荡、中国山水画般的天然剧场。

  以“功夫”闻名世界的少林寺的旅游形象,因为投资1.15亿元的大型实景演出剧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上演而悄然改变。以票房销售带动旅游,以地产增值拉动商业服务就业,以品牌效应吸引投资股份升值等新模式,探索文化产业向前发展。文艺演出在逐渐改变和推动河南旅游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

  这样的例子我们还有很多,2007年4月的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选择了郑州;2009年10月,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九次选择了郑州……随之而来的大型文艺演出,令郑州市民足不出城即可尽览天下文艺精品。

  新世纪十年间,郑州在抓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仅2006年以来,全市先后安排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达18个,先后规划建设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郑州广播电视中心、世界客属文化中心、郑州歌舞剧院等一批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

  《中原网》、郑州日报社印务中心、党报多媒体信息港、《小樱桃》、《快乐星球》、《郑州手机报》等新闻产业链形成与新媒体的滚动发展,提升了郑州的品位,带动了郑州的文化产业发展。

  而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了文庙、黄帝故里等处修缮,加大对商城遗址、少林寺等各类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迹、遗产的发掘、抢救、保护力度,则是郑州弘扬城市文化的战略举措。

  新世纪十年间,一个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基础,以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黄帝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黄河文化、少林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为依托,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城乡文化协同推进的大文化发展格局在郑州已经形成。

  回望先祖创造的3600年灿烂的中原文化,当今的郑州人有足够的理由和自信:我们无愧于所继承的,我们还将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郑州晚报大型系列政经报道《新世纪十年见郑》总题,由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亲笔题写。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