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浮躁的社会催生了“孩奴”之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10:44  国际在线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彭冰的署名文章《育儿观念变化养一个孩子50万打底100万不稀奇》,披露了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给初三学生布置的一道亲情作业题,引发出的热烈讨论,在校内外的反响很大,令人沉思不已。

  “父母把你们养育成人,要花多少钱?”300多名学生将答卷如期递交给学校。此时发现,由孩子们自己算的一笔账,却把每一个孩子震惊了,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是:“最少的也在50万元以上,最高的达到130余万元。”算完这笔账,有的学生当堂痛哭流涕,为其父母当了“孩奴”而悲伤。(5月10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作为亲情教育,组织学生这样算账对比,很有意义。一方面通过计算自己发育成长的成本,唤醒孩子们珍惜父母养育之恩的意识,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走出校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一方面将孩子发育成长的成本转化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与行动,关注新生代必须举起全社会的力量,从诸多环节上给予必要的扶助。否则,问题会愈演愈烈,难以为继。

  然而,当今社会浮躁之气还很浓。如果不能冷静下来,不能沉稳下来,不能净化下来,注定会让那些“80”后、“90”后的父母们吃不消。所谓社会浮躁之气,就是指想事做事缺乏应有的实事求是态度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主观任意,盲目追求理想和盲目选择、盲目行动搅合在一起,误区与挣扎同在,没有什么好的结果,是其典型表现。

  面对通货预期的到来,心理准备不足,甚至抱怨社会不公,责备市场无情,这也涨价,那也涨价,弄得连生孩子的条件都不具备。而娶不起媳妇,生不起孩子,那是买房子难惹的祸,房子问题成了瓶颈;孩子一出生,就不能比人家差,于是高价养育,吃好的,用好的,唯恐耽误发育成长;3岁之前,是人之初的关键期,说啥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索性挤在贵族教育的行列里,宁可破费也要将孩子送到所谓的名牌亲子园里逛一逛;到了孩子入托或进幼儿园的那天,照样超载运行,非权威学前教育基地不去,寅吃卯粮月月光,甚至欠债育儿;该上学了,又勾画起蓝图,去重点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地读下来,全都是收费高的摇篮,父母掏不起腰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齐上阵,为了子孙后代成龙成凤,他们豁出去了;考上了大学,更是今非昔比,每年动辄上万元的消费,让孩子浸泡在蜜罐子里,“奢侈”地读起了大学;大学毕业了,找工作,找老婆,买房子,置办家具,重复着老子养育孩子的那一套动作,其花销远远超出父辈们的投入,“孩奴”由此而繁衍,一代一代地复制,一代一代地经受着折腾,一代又一代地痛并苦笑着,奔波着,坚持着,也算了不起。

  其实,这些想法、做法从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国人欠缺理性控制。社会浮躁,我们不能跟着浮躁。许多事情,办起来要量力而行,如果太过勉强,那就等于生拉硬拽,不遭罪才怪呢。交上亲情作业,一些孩子之所以当堂痛哭流涕,其原因不外乎他们心疼了父母,同时也有日后如何是好的惆怅。

  我们不能让孩子难过,这笔吓人消费账的形成,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大人们不顾实际盲目张罗、大把投入的结果。在积累不足,连生存、发展的基础都不是很牢固的今天,只凭让孩子过上完全小康生活的那一点精神,就可以培养好孩子,确实不可取。

  以0—3岁婴幼儿的亲子教育为例,不用花费那些钱也可以做得到,而且收效会更好。最近,笔者跟随国家人口计生委评审团去贵州贵阳市乌当区评审验收“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项目建设,看到头堡村的村民采取邻里联手互动的方式,开展亲子教育,条件虽说没有名牌的亲子园优越,但浓浓的亲情氛围蛮好。邻里大人学会了科学育儿,在家里铺上地毯,配置了一些玩具,于是就跟孩子们玩起游戏,一岁左右的孩子照样兴致勃勃,照样开启智慧,愉悦身心。

  实践证明,减少对孩子发育成长的成本投入,大可不必搞到50万,搞到100万,只要父母注重学习,具有承担孩子人生首任老师责任的能力,会科学育儿就完全可以把孩子养育好,培养好。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懂事,更有出息。所以,在孩子们算过一笔笔养育成本账之后,作为家长尤其是父母,更需要梦醒,不能再让孩子过分地享受那份奢侈,跳出“孩奴”怪圈,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如若不然,我们孩子还会受到伤害,甚至“当堂痛哭流涕”。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社会有责任。浮躁之气不除,生存发展理念落后,最终不会有好的结局。至于说生育数量的变化,引起了全家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势必要多花一些钱来养育的说法,需要商榷。这不是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最多是用过去几十年人们生育五六个孩子也没饿死,同样拉扯大了,而现在只生这一个孩子,还舍不得花费等观点和主张的又一个翻版。实际上,消费水平不同了,物价高涨,不可能用旧眼光来衡量现在的生活,即使养育一个孩子,也要出现比过去高出多少倍消费的现象,并非怪事。

  问题是我们的社会要站出来说话管事,将养育孩子的问题作为最现实的民生大计来考虑,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统筹安排扶助。一是平抑物价,遏制飞涨现象,就像管房价那样管孩子接受亲子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多在政策措施方面提供保障;二是在财政那里挤出一点钱,补助家庭生育、养育和教育,甚至将义务教育延伸至0—3岁的亲子教育,为家庭松绑,让新生代发育成长得更好一些;三是开展父母学习、培训、提高的活动,解决科学育儿进家庭、进村组、进社区的问题,指导家庭承担起生育、养育、教育的责任。这些扶助,需要政府出面谋划落实。关注民生,从孩子抓起。政府的责任,社会的使命,我们不能再犹豫不决。

  浮躁的社会催生了“孩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和无奈。但是,解决“孩奴”的问题,并非无路可走。想想孩子们算完养育成本账之后的那几声“当堂痛哭流涕”,我们总该顿悟起来。想想办法,抓紧出手,“孩奴”必然会尽早解放,跳出苦海。(薛宝生)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