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1000多件“有号无名”财物哪去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15:00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林靖)今天下午,60年以来最大的析产案的庭审进入第三天,双方将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进行本次开庭最后的法庭辩论。这起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后人争夺2万件文物的案件最初在小法庭开审,由于此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法院将次日的审理安排在了能容纳100多人的全院第二大法庭内进行。

  法庭上,上诉人一席显得较为活跃,傅延年、傅嵩年及傅钰年的丈夫三位老人及其代理人频频发出质疑,并一一列举一审判决书中的错误。

  因未起诉,傅增湘另一位孙女傅颀年只能作为被上诉人参加诉讼。其子朱昶作为代理人,坐在被上诉席上,但这个年轻人的发言显然与同在被上诉席上的傅熹年等人的代理人意见不一,甚至数次直言傅熹年隐瞒实情,“把财产隐瞒得这么久!”

  端坐在被上诉席首位的傅熹年等人的一位女代理人,一直长时间仔细地聆听上诉方的举证和发言,并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出口解释和辩驳。面对记者的庭后询问,她表示:傅熹年已跟她讲明,不对媒体发表意见。庭审中,双方就如下焦点问题各有看法:

  焦点1

  傅增湘日记被刮删了什么?

  上诉人之一的傅延年当庭指着傅增湘日记(复印件),说:“祖父基本上每天都写日记,用的日记本是订制的,一般五六十页。可是当我们拿到傅增湘日记(按原样复印本),却发现日记内容缺失。最多的一本57页,最少的才7页,1935年前共缺908天日记,有的整月缺失,有的整年缺失,‘戊申年’整年都没有。后来,傅熹年在法院承认拆装和刮删了祖父的日记。”

  对此,傅熹年的理由是其中有政治敏感问题。“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现在查看日记内容,他列举的这些问题都还存在,并未被刮删掉,那么刮删的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在这起诉讼中对他不利的东西呢?”傅延年质疑。

  焦点2

  有号无名财物哪去了?

  根据发还清单,1971年起西城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清退查抄傅家的财物,至1989年8月3日共发还17885件24箱13捆1匣。其中有11000多件只写了财物编号,而未写财物名称。这些“有号无名”的财物究竟是什么,现在何处?在一审中,傅熹年表示“记不清”了。

  对此,傅钰年代理人、洪范广住律所李尧律师认为:“被上诉人是国家文物界顶尖级专家,又是共同财产的接收和保管人,对于自家如此珍贵的文物,其作出‘记不清’的表述,这是令人匪夷所思、无法相信的。”

  在此次二审中,李尧当庭要求被上诉人“如实向法庭陈述发还财产,正确解决家庭财产纠纷”。

  焦点3

  物品灭失丢了就丢了?

  3名上诉人当庭说,傅家“文革”被抄物品发还时,都是由傅熹年父子经办领取,并长期放在自己家里保管。“傅熹年是傅家财产保管人,有责任向我们提供退还财产的真实情况,但他却刻意隐瞒。要不是这次打官司调出发还清单,连他的亲弟弟妹妹都不知道已发还2万来件这么多!”

  根据一审法院判决书中的记载:傅熹年承认未分割的傅增湘遗产有“439件”;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表示,经清点只有“50件”。一审法院最终采信了“50件”这一数字。判决书提到,傅熹年认为其中40件是傅增湘的图章,不宜分,否则可能影响傅增湘的声誉。

  然而,二审法院调出一审档案后,傅钰年等人吃惊地看到:原来此前还有两个数字!早在2005年6月14日,傅熹年曾向法院提交过一份书面材料,其中表示未分割的傅增湘遗产是“764件”;同年9月27日他又向法院提交书面材料,承认有“1015件”。

  对此,傅熹年的代理人辩驳,发还的里面,有1000多件都是旧衣物、旧皮袍、旧被褥等,都已经破破烂烂了,就卖了。

  而朱昶认为:“祖父不是他一个人的,这些收藏也不仅属于傅家,如果它们真的灭失了,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一审判决书中,竟然被轻描淡写、一语带过、没了下文。” J151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