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300名纪检干部督考,能否止舞弊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0:22  红网

  近年来,受社会不正之风和投机取巧思想的客观影响,在个别地区、个别考场,管理不严、纪律松懈,高考舞弊屡屡发生。然而,主观上的监督失位、监督滞后造成的“硬伤”成了一些地方的舞弊之痛。

  近日,针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吉林省纪委首次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违纪行为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省纪委监察部门将全程介入高考工作。高考期间,将派出纪检人员1300余人,在每个考点设立监督组实行现场监督,重点把好“入口关”、“监考关”、“巡查关”、“打压关”和“查处关”。(人民网5月27日)

  高考对考生而言是嗑开理想大门的第一步;而对各级政府而言,高考是考验政府智慧,捍卫公平正义的一场保卫战。吉林省纪委监察部门派出1300余名纪检干部,全程介入高考工作,纪检干部之多,监督力度之大,体现了吉林铲除高考舞弊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把堵塞高考舞弊提升到了党风廉政建设的突出的地位,也传递了纪委的监督必须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延伸渗透的务实作风。

  依托纪委的力量,把监督前置,从事后监督变为强化事中监督,这是吉林省饱受舞弊之痛后的一次重大转变,无疑是务实之举。因为从以往的高考舞弊来看,纪委介入大都是在事后,尤其是一些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然而事后的严厉执纪依然不能从源头上堵截,这也说明事后监督,其实是一种监督失位、监督滞后,由此也造成了监督的“硬伤”。

  对于高考舞弊,有不少地方习惯于出台一些禁令之类的红头文件,雷声很大,却问题依旧。而强化对高考的现场监督,显然要比发布一些禁令之类的红头文件更为实际有效,也就是把监督从文件上化在了具体的行动上。对“入口、监考、巡查、打压”等进行全方位监督,也就形成了监考者和纪委的双重监督,使监考者有“黄雀在后”的感觉,更利于发现问题快、判断问题准、处置问题速。

  当然,强化事中监督不能弱化事前监督。作为纪检监察部门要提前介入,在考试前要对高考相关的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等人员进行排摸,力争在考前掌握线索,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还要拓展视野,耳听八方,尤其要注意群众的反映,把问题想得复杂点,超前一步做好防范工作,做到内外结合,一旦发现高考舞弊线索,做到快速调查,快速处置。同时,要强化纪检干部责任,对于监督失职的同样必须追究责任。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受社会不正之风和投机取巧思想的客观影响,在个别地区、个别考场,管理不严、纪律松懈,高考舞弊屡屡发生,这已不仅仅是个别干部的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除了强化纪委监督,还需要综合治理,要从提高依法治考、从严治考意识着手,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来堵塞漏洞。还要做好监考员的挑选、教育、培训工作,切实解决不敢管、不善管等问题。更要创新监督手段,以适应当前舞弊手段越来越隐蔽、技术越来越先进的新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止舞弊之痛!

稿源:红网 作者:沈良华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