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们的创业 从两三元钱起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2:32  华龙网-重庆晨报

  昨日,选手们正在讲故事。 本报记者 张锦旗 摄

  本报讯 (记者 李晟)昨天,我市首届创业故事大赛正式在璧山开赛,来自全市各个区县的80位讲故事高手,将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一较高低。

  大学生村官

  自费引进家乡菇

  “大学毕业后我就到了这里……”昨天上午,来自巫溪县的大学生村官柴永恒登上舞台,亲口讲述自己带领村民们致富创业的经历。

  柴永恒在西南大学农业系毕业后,就去了巫溪,成为三宝村的村书记助理。“一想到同学们在省城、发达地区,好条件好工作好待遇,我却落在基层,还是重庆市和全国最贫困最边远的巫溪县的村子里,天天跟黄泥巴打交道,心情肯定很复杂。”

  他天天下基层,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发现当地很适合种植食用菌。随后,柴永恒自费进行了市场考察,并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4000元钱,引进老家东北的榆黄菇试验栽培。

  柴永恒说,第一批食用菌上市后,就卖到了每斤10元,市场反响很好。现在他又带领村民们搞食用菌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由于一直忙在基层的田间地头,昨日的故事讲述大赛柴永恒只能临时抱佛脚,“没充分准备,再加上很紧张,所以上台讲到一半就讲不下去了。”这个老实的小伙子腼腆地说自己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虽然没有讲完,但他感人的事迹还是获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女下属登台

  揭秘老板偷师学艺

  来自陈鲫鱼总店的大堂经理杨文洪,第14个登上舞台,讲述陈鲫鱼老板陈青和的创业故事。

  当年,陈青和把家里仅有的80元钱拿到重庆去做生意。朋友请他吃火锅。这次饭局,让陈青和萌生了开火锅馆创业的想法,“他豁然开朗,跑到厨房去看配料,偷学到了开火锅的手艺。”

  回到家后,陈青和便带着身上仅有的3块多钱找人砍竹子,赊石料,搭简易木棚。半年后,他挖到了第一桶金,结束了风吹雨打的日子。

  但陈青和明白,走老路是没有希望的,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促发展。他想到农村水田广产鲫鱼,价格比毛肚、鸭肠等低,不如卖火锅鱼。他就逐渐的把鲫鱼融入到了火锅中,他这一奇招打响了,大家都称他陈鲫鱼。

  杨文洪说,她希望用这个故事激励更多的人像老板陈青和一样,用智慧和勤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谭木匠创业

  首单业务挣两元钱

  已经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的谭木匠公司老总谭传华,找的第一桶金却仅仅只有两元钱。昨天,谭传华的创业史也被创作成了故事。

  1993年春天,流浪了大半个中国的谭传华回到家乡,创办了一家自己的企业,用深山木材生产梳子。谭传华和公司员工把生产出的第一批木梳,怀着兴奋,投放到市场上去公开吆喝叫卖。

  可是,一天下来,谭传华和员工们嗓子喊哑了,却只卖出了一把最小的梳子,成交价格是两元钱。那是一个背着背篼的乡下妇女来买下的。

  那天从街上回来,谭传华和整个公司的人,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他默默地收起那张2元钱,把它藏在一个黄杨木的盒子里。随后,谭传华召集员工们开了一个会,他大声对跟随自己创业的员工们说:“我的兄弟姐妹们别怕,我们就从两元钱开始起步吧,毕竟,我们实现了零的突破,从2元开始,到200万、2000万……”

  当年7月,谭传华公司生产的梳子,在一个新产品博览会上赢来了9600元的销售收入,到年底,这个数字迅速窜到了65万元。一路飞奔,到2009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实现了2个亿。谭传华在中国各地的专卖店,已经遍地开花,达到了800多家。他还把专卖店开到了香港、东南亚,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梳子王。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