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岛外新城易创“合理低碳”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15:22  厦门网-厦门晚报

  昨天上午,本报参与协办的建筑节能博览会主题论坛——低碳城市建设国际论坛在会展中心如期举行。期间,国内外5位专家对低碳城市建设各抒己见。

  厦门正在进行的岛外新城建设,同样吸引了国际专家Raoul Bunschoten(白瑞华)和Paul lengthorn(保罗·兰索恩)的关注。他们心目中的岛外“低碳城”是什么样的呢?本报记者分别对他们进行独家专访。

  翔安:打造“低碳博物馆”

  

  

岛外新城易创“合理低碳”模式

  白瑞华(英国伦敦CHORA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董事,英国伦敦高级研究员,德国杜塞尔多夫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深教授)

  现在“低碳”成了时髦用语,但是什么是“低碳”,什么是“低碳”技术,很多人没有直观的认识。白瑞华说,他准备在翔安做一个1平方公里的低碳产业园,让市民能够切身体验“低碳”生活。

  白瑞华跟厦门很有缘,这次是他短短4年间第32次来厦门。

  去年,他不仅做了厦门城市能源规划与管理模型,还为编制《厦门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出谋划策”;今年又力促厦门市代表团到欧洲取经,考察德国、英国的低碳城市和碳交易。这次来厦门,他还带来了一个团队,这次除了参加低碳城市建设国际论坛,他还将与相关部门谈合作,准备尽早启动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他形象地比喻,碳排放,就像是笼罩城市的一张“大网”,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这个“大网”不断上升。他们要做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让“大网”不断下降。这一升一降,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目前,厦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岛外新城建设,而翔安就像一张白纸,处在大开发阶段,大项目比较多,也就意味着碳交易市场比较大,更容易吸引国际资金的关注。他认为,翔安有国际机场、厦大分校等大项目,试点CDM的话,还有望成为示范项目。

  引人关注的是,他将在翔安精心打造一个低碳产业园,面积1平方公里,虽然不是很大,但会做得很精致,产业园就是一个“低碳”博物馆,里面的房子用新能源,像太阳能、风能及地热能等,充分融入“低碳”技术,让市民在这里能够切身体验“低碳”生活。

  集美西亭:建低碳中心区

  

  

岛外新城易创“合理低碳”模式

  保罗·兰索恩(莫特麦克唐纳(上海)绿色建筑发展总监)

  在论坛期间,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介绍保罗·兰索恩时说,他是厦门的老朋友,一个月前,他在建设局做过一次讲座,厦门晚报报道过他,还登了他的照片。

  保罗·兰索恩在国外有个“零排放”低碳城项目。业内人士说,这个“低碳”城是用钱堆出来的,投资额度高,采取的技术都是很极端的设计,具有不可复制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没有可操作性。

  保罗·兰索恩也认同这一说法,他说,极端的“零碳”设计只适用于小规模的探索,现在要追求的是可操作、低成本、可复制的“合理的低碳”模式。在厦门,他“相中”了集美岛外新城,将在西亭建一个低碳中心区。他说:“碳城市的评价必须有公认的标准,需要有透明、可量化、可实施的指标。”

  厦门的气候很温和,具有建设低碳城市的优势。看了集美西亭的规划,他很满意,接下来要做的是,将从低碳的角度,考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能够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让西亭变得更“低碳”。

  他说,集美西亭5平方公里的新城,面积不大,可以在建筑、交通领域做一些精细设计。比如在交通领域,降低碳排放从规划阶段就设定明确可操作性的目标,采取预留公交车、自行车的设施空间,限制私家车的使用措施。另外,他还考虑用海水自动制冷、雨水循环系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记者 王绍亮摄影 刘东华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