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千载悠悠管城驿”系列之一 过千年管城新驿今安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07:06  大河网-大河报

  

“千载悠悠管城驿”系列之一 过千年管城新驿今安在

  

“千载悠悠管城驿”系列之一 过千年管城新驿今安在
□记者朱金中文图

  4月初,同事孟冉兴奋地告诉我:“你可以去写写管城驿,那可是当年全国最大的驿站之一!”孟冉是一线老记者,见多识广,能让他如此兴趣盎然,想来管城驿一定非同一般,但我心中仍然疑虑:管城我知道,管城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听说郑州市交通委“交通展览馆”里有管城驿模型,4月16日,我来到郑州市交通委,负责接待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闰从明带我进行了参观。

  “唐代鼎盛时期,全国共建驿站1000多个,郑州管城驿为当时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驿站之一。”两尺见方的管城驿模型陈列在展柜之中,高墙阔门,院深楼密,仿佛一处官宦豪宅。“史料记载,唐朝时首次设置的管城驿,是一个掌管投递文书、转运物资、招待来往官员的公办机构。管城驿是洛阳和汴州之间唯一的一个大驿站,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昼夜不息。到了明朝,朱元璋下诏重修管城驿,直到1915年它才从郑州消失。”听了闰从明先生的介绍,我禁不住发问:“一千多年前的管城驿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对此,闰从明先生坦言:“唐朝管城驿究竟是什么样子史书记载并不详细,我们只是根据零星描述,凭想象制作出来的模型。”

  送我出门时,闰从明非常动情地说:“管城驿真的应该好好写一写,郑州是全国的交通枢纽,应该说,这个地位就是唐朝时管城驿所积淀下来的。”

  这番话更增添了我对管城驿的兴趣。4月17日,我来到管城区地方志办公室查阅资料,周遂枝主任拿出厚厚的一本《管城地名志》,遗憾的是,书中对管城驿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1980年区里进行地名普查时,确定了管城驿这个地名,至于唐代管城驿是个什么样子,并没有更多的描述。”

  无疑,这是一个相当失望的回答。中午时分,走在商城路的大街上,车水马龙,繁华热闹,行人熙熙,当年的管城驿真的毫无踪迹可寻吗?那座曾让无数人驻足流连的管城驿真的已经散进历史的云烟之中了吗?

  红亭绿阴映郑州

  4月21日上午,郑州市人民公园内,望着三三两两的人群,杨超先生用脚轻踩着路面,感慨说:“1000多年前,唐代管城驿应该就是在这个位置。”

  我的好友杨超先生现供职于郑州市文物局,曾师从河南大学历史学院苗书梅教授,他也是央视人文纪录片最年轻的策划撰稿人,多年来一直醉心于唐宋史的研究。“管城驿的位置,有些人认为在今天的管城区代书胡同那一片,应该是明清时管城驿的位置。根据《唐会要》记载,管城驿原先在郑州城内,因为馆驿白天晚上都有人入住,给城区治安带来不便,唐大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28年,郑州刺史杨归厚奏请皇帝,在城外新建馆驿,就是唐代的管城新驿,刘禹锡还专门写了一篇《管城新驿记》。”

  在唐宋的版图上,郑州并不像如今这般规模宏大,不要说国内一线城市,就连大城市也算不上,北宋人孙山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郑州当时的规模:“南北更无三座寺,东西只有一条街。四时八节无筵席,半夜三更有界牌。”杨超先生推测:唐代时郑州的西城墙,只延续到今天的人民路、杜岭街一带。当年郑州刺史杨归厚在城外迁建管城驿,大致方位应该就在今天的郑州市人民公园一带。

  公元828年8月,当管城新驿建成后,大诗人刘禹锡有幸驻足,挥毫写下了《管城新驿记》,成为今天我们探究这座唐代馆驿的第一手资料。

  美中不足的是,这篇400余字的短文对管城驿并没有太具体的描述。但刘禹锡在文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管城驿是当时一等馆驿,换而言之,唐代驿站大凡应有的东西,管城驿也该有。这个重要标准,无疑为我们还原管城驿提供了依据。

  刘禹锡在《管城新驿记》中描述:“暨涂宣皙,瓴甓刚滑。”由此可知,管城驿应该是红檐遮顶,白墙周围。

  唐人喜欢将华丽壮美的东西外表涂上鲜艳的红色,馆驿尤其如此,在漫漫旅途之中,远远望见尘道之上一抹红色,仿佛提醒路人:馆驿就在眼前。唐诗中,以“红亭”或“红屋”称呼馆驿的诗句比比皆是。岑参在《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中说:“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韩愈的《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也说:“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

  “门衔周道,墙阴行桑”,这是刘禹锡对管城驿的真实描绘,也就是说,管城驿大门面对着长安——洛阳——汴州(开封)的官道,官道两旁和驿站内外种满了桑树和其他树木,绿化很好。

  当年管城驿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刘禹锡没有提及,杨超先生认为,“管城驿的主要功能是接待过往官员,不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旅馆,不会追求规模,而是在精致上下工夫。《管城新驿记》记载:‘远购名材,旁延世工’,可见修建时是下了很大本钱的。”

  杨超先生说,唐朝驿站一般东西狭长,长度数丈至十余丈不等,南北深阔,约为数丈。他估算,“当年管城驿的规模大致不会超过省人民会堂那个院子,或许还会小一点儿”。

  其传舍之尤乎

  “周以高墉,乃楼其门”,厚厚的围墙,高大的门楼,让这座馆驿气势恢弘,让我们推开朱红色的大门,按照刘禹锡的描述,去感触一下管城驿的内部结构。

  据史籍记载,唐代的馆驿一般分为四个区:公共活动区、住宿区、杂物堆放区和牲口饲养区。

  推开驿门,首先面对的是驿庭。驿庭主要用来举行集会、开展室外娱乐活动或摆放物资的,驿庭比较宽阔,至少能容纳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

  过了驿庭,是驿厅。驿厅是驿站的核心厅堂,主要用来迎送客人,举办宴会。驿厅分为前厅和后堂。中唐之后,不少地方官员图方便就搬进馆驿,前厅用来办公,后堂用来歇息或处理文件。

  驿厅的两侧是住宿区,也就是驿站面积最大、最为重要的建筑。管城驿的馆驿相当别致,刘禹锡描述说:“蘧庐有甲乙……主吏有第,役夫有区。”用今天的话说,馆驿内有各种各样的房间,不仅有给仆人住的集体宿舍,还有给官吏准备的VIP套房。不同的级别,入住不同的房间。唐代的馆驿,小的能住十几个人,大的能住上百人。管城驿是当时全国一等馆驿,可以推测,它的接待能力应该在百人左右。

  驿厅的后面,应该是厨房,之后就是杂物堆放区和牲口饲养区。《管城新驿记》中说:“内庖外厩,高仓邃库。”官员们的大包小包行李都要暂时存放起来,馆驿为了招待他们还要存贮一些粮食、茶、酒、肉等物品,所以仓库的面积也不会小。作为驿站,为过往官员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是分内之责,所以馆驿的最后面就是“驿厩”,堆放着草料,饲养着马、驴,甚至还有骡子。

  管城驿既然是一等驿站,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应该是比较周到的。《管城新驿记》中说:“床帐有冬夏,庭容牙节,庑卧囊橐,示礼而不逮也……积薪就阳,峙刍就燥,有素而不愆也。”也就是说,馆驿冬天为客人提供厚被子,夏天为客人提供蚊帐,而且这些用品都保存很好,不会掉色。

  除了这些基本生活设施外,管城驿还有没有其他建筑呢?

  唐代修建馆驿,很多都在旁边开掘一方水池或堆砌一座假山,池内彩船飘荡,荷花浮萍,假山上绿竹细柳,亭内把酒,自然别有一番情趣。当时,过往驿站的大多是中央或地方官员,上司也好,同僚也罢,身为东道主的驿站管理者,也许会在短短的几个接待日中安排一些娱乐节目。元稹在《褒城驿》中就描述过褒城驿驿池的美丽景象:“严秦修此驿,兼涨驿前池。已种千竿竹,又栽千树梨。”唐代诗人许浑还在《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记录了自己和一位美女秉烛游玩莲池的“艳遇”。诗中,许浑把这位美女称为“神女”、“仙娥”,激荡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回忆起来还满纸留香,难以自持。

  这些“神女”、“艳遇”是因为诗人的魅力所致还是东道主安排的“娱乐项目”,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管城新驿记》中我们可以得知,刘禹锡入住管城驿时,郑州刺史杨归厚曾在假山上设宴为其送行,也就是说,刘禹锡在这里接受了一定的游乐项目。他在《管城新驿记》中曾感慨说:“劳迎展蠲洁之敬,饯别起登临之思。溱洧波澜,嵩邱云烟,四时万象,来贶於我。走毂奔蹄,遄征急宣,入而忘劳,出必屡顾,其传舍之尤乎!”

  郑州市交通委“交通展览馆”里的明代管城驿复原模型

  根据刘禹锡描述绘制的管城驿内部结构图 扈森 制

  来源: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