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将打骂变沟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04: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专家支招

  佛山市少年儿童权益保护调研课题组副组长李伟民指出,“软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应当引起家长警惕。

  “孩子在受到家长软暴力后对家长产生的不满、烦躁、抑郁等消极情绪郁结在胸,逐渐积累,负面情绪成为一股危险的潜流,一旦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长期处于软暴力影响下的孩子,一方面会变得怯懦、自卑,做事缩手缩脚;另一方面由于不愿屈服于父母压力而就范的孩子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父母、对他人和社会抱有敌意。”

  家长不经意的“软暴力”行为怎样避免?李伟民指出,父母首先要反思一下对孩子提出的过高要求是否合理,然后要面对现实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从而让孩子不断地从成功激励中慢慢走上更大的成功。

  首先是否定词少说。比如“不许淘气、不要玩沙子、不能晚回来、不可以看电视”等,家长不断地向孩子亮起红灯,可是准许干什么,家长却不说。

  其次是挑剔词少说。许多家长不停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随时随地挑出来进行施教。其实消极的词语是一种“负信息”,由于过度强化孩子的弱点,最终只会让孩子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

  第三是限制词少说。“应该、必须”是一些表达主观愿望、主观想象的词,父母用这些词强调的只是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忽视了孩子的客观存在,用一种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入某种规定的位置,并按家长的设计“修剪”孩子,其结果是让孩子常常陷入不明就里的盲动、盲从之中。

  如何将打骂变沟通?

  调研组成员之一,佛山市鸿业小学校长丘智惠说,打骂孩子对于家长而言是“一时痛快”,却会给孩子留下8大创伤,即躯体不适、产生遗弃感、处于恐惧状态、自暴自弃、逆反心理强、暴力性、说谎行为、仇恨心理。

  她提出:“可以协调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夫妻之间要沟通注意各自的教育想法,避免理念上的不一致带来的问题,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让孩子了解你对事情的态度和可以容忍的底线。明确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不宜平时没有原则,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一旦发现不对,态度就180度转弯;对孩子的诸多错误,要分清主次,对重要的矛盾及时更正督导,其他问题则可以持更大气的态度来暂时宽容。教育环境的宽松氛围,也可以不致使亲子关系的激化。如果孩子对本人或他人造成了伤害或影响,可先期处理伤害;如果自己情绪特别激动,可先离开孩子,自己调整一下,等调整好了情绪,想好教育的策略再做出反应。”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