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开气质"润物无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04:5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张国

  在南开大学,多年来,新生第一堂课和毕业生最后一课的内容总是相同的:学生在广场集会,一位教授担任指挥,大家唱校歌。

  新生第一课还要讲解校歌的含义。创办人填写的歌词只有61个字,除了鼓励学子“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像湍急的水流、奔驰的骏马那样去发奋学习和创造,还强调“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在南开校园,每当国庆日、校庆日,或是“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以及一些大型集会,校歌都是保留曲目。

  南开的学生没有一个不会唱校歌。仅这一点,便被很多同行视为奇迹。

  伴随校歌的还有钟声。南开校内有口巨大铜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军劫掠,后又被重铸。钟声与歌声,伴着一届又一届的书声。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说,该校尤其重视校史和校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努力从百年积淀中发掘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和爱国主义传统熏陶学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风。

  爱国主义是南开精神的核心。

  2009年,南开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办了一次校友征文。校方发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多数都将“朴实”与“爱国”作为母校的特点。

  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化学家何炳林、陈茹玉是一对“院士夫妇”,他们捐出积蓄,设立基金奖掖后学,评选条件有三:“第一爱国,第二功课好,第三家境贫寒,爱国要放在第一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周恩来的名言成为历届学生的座右铭。

  1919年入校的周恩来,是南开大学首期学生,对母校影响极深。“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南开的教育特色之一。“周恩来班”、“周恩来奖学金”是崇高荣誉。

  “文理并重”是南开的学科特点。该校由此出发,举办各种文理交叉的学术研讨、文化沙龙,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人格、气质、修养在文化融合中提升,达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

  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尹孔阳还记得,在一次讲座中,著名画家范曾说,一个建筑大师的优秀作品打造的并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建筑背后的那片天空。她由此想到,南开塑造的,也并不只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学子的精神家园。

  创办人曾为南开定过一则“容止格言”,它训练学生们温和端正的气质。“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今天,这个再小不过的传统也被继承了下来。许多师生相信,鸣过校钟,唱过校歌,念过“容止格言”,在马蹄湖的荷香里晨读过的学生,会带有一种“南开气质”。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