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现实问题隐含着伦理失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04:55  中国青年报

  陈杰人

  5月29日至30日,“中国青年伦理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在长沙举行。论坛集中讨论了当前的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富士康事件源于哪些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人造生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挑战?屡见不鲜的刑讯逼供现象背后,隐含着怎样的生命伦理失范?环保浪潮下企业的生产和公民的生活,应该秉承什么伦理准则……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作为哲学范畴的伦理学,如果不谈点一般人听不懂看不明白的高深话语,就显得水平不高,就不足以叫哲学。但在我看来,于社会转型时期研究社会热点问题背后的伦理失范现象及其解决之策,恰恰是伦理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就最一般的理论层面而言,伦理问题远不只是一个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的范畴,它从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多角度,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继而通过不特定多数人的总体价值取向,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轨迹。

  比如过去30多年来,中国在经历了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各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冲击,以及由此导致的泥沙俱下的价值失序后,当代中国的很多矛盾,实质上就涉及信仰、价值、人文等一般思维层面的问题。伦理学的发展,恰恰能够为这些一般层面的思维问题找到答案。

  就应用的层面而言,很多社会问题,其实都和伦理学有关,伦理的范畴也因为社会的发展而超出了自然人的道德现象本身,更多地囊括了政府、企业、NGO等拟制人的制度规范问题。比如,富士康事件不仅和该公司对劳动者的道德责任承担程度有着密切关系,也和我国教育领域注重培养工匠式人才,忽略生命伦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无关系。如果能够通过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重构转型时期中国伦理秩序和伦理价值标准,并由此规范各类社会主体的行为,它对社会的一般、长远的意义甚至要超过法制建设本身。

  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不少国人一方面热衷于工科的功利主义模式,人们把对利益的即时追逐转化为对科学研究的好恶选择;另一方面,很多人轻视那些不能带来即时利益的学科,如哲学、史学、文学、神学等学科,多年来就遭受了深深的歧视。以至于现在很多热点问题,一旦究其因,多和人文精神缺失、伦理失范以及价值观紊乱等有密切关系。

  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史学等沦为“二等公民”的悲剧,也和有关学者沉溺书斋远离实践不无关系。正是由于部分学者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导致哲学“虚”的学科特性更加虚无缥缈,继而被人们遗忘和忽视。

  恰如中国青年伦理学会会长李建华教授所言:“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伦理学恰恰能为这些问题找到思维和方法上的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的历史机遇,也是伦理学研究的重大契机。”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