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越贫穷,获得的信息越低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04:55  中国青年报

  刘福利

  针对张悟本的迅速蹿红,不少人都提到了媒体在其中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青年报的一则评论就指出,该事件衬托出媒体伦理的短板。

  但这里的媒体具体是指哪些,值得认真分析。其实,通过此前大量关于张悟本的报道,我们不难看出,真正推动张悟本走红的媒体,主要是都市类、晚报类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还有畅销书。更准确地说,那些针对一般市民、农民——或者说经济地位较低的受众的媒体,在报道张悟本时表现得比较狂热,而针对经济地位较高的受众的媒体,则表现得较为客观和理性。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高端”读者,往往有较高的收入和学历,具有比较强的辨别力,对媒体内容的要求自然就非常高。如果针对这类受众的媒体人云亦云,无法提供较为理性的内容,根本就无法赢得读者的信赖,自然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这就逼着这些媒体的记者和编辑们对社会热点保持严谨和质疑的态度,审慎采编,精心选择。现在的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财经类报纸、电视频道、网站等,因为其针对高端受众,对报道的信息同样也非常慎重,哪怕是转载。

  而一些针对经济地位较低的受众的媒体,如当下的都市报、市民报等,因其出版周期短,用稿量又大,编辑和记者有时缺乏核实有关信息的时间。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受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差,对媒体过于信赖。即使媒体刊载了一些不严谨甚至错误的信息,受众可能也不会发现,甚至信以为真。

  据报道,张悟本蹿红之后,挂号费竟然高达2000元,如果挂他300元的普通号,要排到2012年。这不仅仅表明非常多的人信任张悟本,更表明他们信任媒体的推荐,认为媒体的推荐是对的,是不需质疑的。这样,这类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就缺乏核实和审慎辨别信息的动力(除非媒体内部有这方面的考核),见什么火热、什么吸引眼球就报道和转载什么。很多网络推手之所以能屡屡得手,利用的就是一些媒体的这一“软肋”。于是在该类媒体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今天刚转载其他媒体上的某条信息,第二天就报道说这条消息是假的,读者有一种被当猴耍的感觉。如今声讨张悟本的媒体,有多少没有为其“神奇”吹捧过?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越是针对低收入读者的媒体,其信息的质量可能越低。比如,一些针对打工者的故事类杂志和报纸,不仅正文中许多内容低俗,还常常刊登诸如贵妇征婚、性药等低劣广告。很多地方的县级电视台都直接针对农民,但不少台的广告又臭又长,各种欺骗性广告大肆横行。

  传播学上有一个“知沟”的概念,说的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社会地位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知识和信息鸿沟会不断扩大。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随着传媒的细分,经济地位高的受众不仅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快,其还能从专门针对他们的媒体那里获得高质量的内容。而社会经济地位低者,不仅落后在速度上,还落后在获得信息的质量上。这样,越富有,获得的信息质量越高;越贫穷,获得信息的质量越低,如此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经济地位低者,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信息,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改变自身的命运?首先,那些针对低收入者的媒体应加强其职业精神的培育。为读者提供负责任的、理性的信息,这是媒体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无论哪种媒体都不例外。其次,党报、卫视电视台等要真正承担起公共媒体的角色,让经济地位低者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又能以比较低廉的成本经常接触到的媒体。比如,中央电视台要在其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等对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做出尽可能公正、理性和客观的报道和评价,以满足经济地位低者在收看电视时获得较高质量的信息。其三,要加强公众的媒体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尤其是经济地位低者、文化水平不高者对信息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