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不懂感恩 专家:重成绩轻德育让孩子感恩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06:30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记者 刘琼

  

孩子不懂感恩专家:重成绩轻德育让孩子感恩缺失

  昨日下午,南宁市西乡塘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在锦华小学举行。当天下午,来自该城区的各中小学校,纷纷拿出精彩的文艺节目到此展演,让广大少年儿童欢度自己的节日。图为孩子们扮演各种动物,呼吁保护动物就是保护家园。 广西新闻网记者 唐辉吉摄

  

孩子不懂感恩专家:重成绩轻德育让孩子感恩缺失

  5月31日,在南宁市星湖小学,孩子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献花感谢家长。广西新闻网记者 刘琼摄

  “六一”儿童节的来临,让孩子再次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逛动物园、买玩具、郊游、玩电游……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家长们想尽法子让孩子度过一个别样的“六一”。然而,面对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孩子们是否“领情”?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孩子,他们又是如何回馈自己的父母的?

  现场调查:

  近7成孩子认为学习好便是感恩

  “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在南宁市某小学六(1)班,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时,不少孩子锁紧了眉头,有的孩子则羞愧一笑,把头埋在课桌底下。“记得的同学请准确写出年月日。”听到记者的补充提问,班里不少同学犯难了,有些同学干脆掰指头做起了算术题。

  记者统计发现,全班受访的50名学生中,能完整、准确地写出父母生日的仅有12人,占总人数的24%。在回答“是否会讨厌父母”时,34名孩子表示“会讨厌父母”,这其中大多数孩子因为“父母不尊重我的意见”而“讨厌”。

  “找同学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说话,也不吃饭”……在回答“和父母发生矛盾时会怎么做”时,19名学生表示“会不理父母生闷气,等待父母主动和解”。

  当问及“父母为自己有哪些付出”时,不少学生回答“我想要什么他们就买什么”,有31名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体现在辅导和关注自己学习上,这占总人数的62%。

  “针对父母的付出,你会如何回报?”面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出现了惊人的相似。50人中,有33人表示“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读大学多挣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占66%,仅17人表示,在家多帮父母分忧,孝敬父母是感恩。

  南宁市家庭教育研究专家杨春成说,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们习惯于享受来自父母单方面的付出,他们根本没有途径和机会学会知恩和感恩,造成感恩心理的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父母诉苦:

  “狠心”孩子让父母心酸

  其实,感恩心理的缺失,在如今的孩子中并不少见。在校园里,这样的场面也屡见不鲜:小学放学,孩子一出校门,书包便往等待已久的爷爷奶奶手中一扔,任凭老人在后边追随而不顾;每年新生入学,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扛着行李吃力前行的父亲,母亲则迫不及待地帮孩子拾掇好宿舍的一切……

  说起自己的一次经历,吴女士便觉得心酸。吴女士对儿子爱护有加,一次她生病发烧在家卧床休息,儿子放学回家,不但没有关心妈妈的病情,反而抱怨说:“你病了,谁给我做饭吃啊?你提前告诉我,我就不用白跑一趟了。”吴女士伤心得落下泪来。

  儿子初中报名时,黄女士夫妇俩专程送他到外地的学校,还为孩子铺好床铺,搞好卫生,并把儿子当天的脏衣服给洗了。“你们身上留下车费就行了,其余的钱都给我吧。”临走前,儿子的一句话,让劳累了一天的黄女士夫妇心凉了半截。

  在学校时,儿子很少往家里打电话,除非缺钱用时。如今,黄女士夫妇俩对儿子的电话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是儿子的电话,就知道是来要钱了。“只要有钱用,儿子基本想不起主动给家里来电话……”

  曾有媒体报道,武汉一初中生给父亲发短信要钱,内容只有三个字:“爸:钱。儿。”父亲看罢心酸不已:在“爸”和“儿”之间夹了一个“钱”,也许在儿子的眼里,维系父子之间关系的纽带就是这个“钱”字,要是没有了“钱”,父子之间可能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下一页第 [1]

  专家分析:

  重成绩轻德育让孩子感恩缺失

  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浓厚的感恩文化,可是为何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感恩之心却在逐渐远离孩子呢?

  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英庆认为,感恩心理的缺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生中,这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广西行为医学会副会长王翔南教授从3个层面分析了“感恩缺失”背后隐藏的教育问题。从家庭层面而言,现在的孩子大多属于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让孩子对父母给予的一切都习以为常。孩子们获得的爱太多、太容易,自然不懂得珍惜,进而忽略了应该感恩父母。

  从学校教育来看,孩子的知恩、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需要在后天的教育中培养而成。可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评价学生的优劣更多是看学习成绩,德育因而显得微不足道。这具体表现为“小学,考分”、“大学,考证”,这使得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了不良影响,这也是感恩心理缺失的原因之一。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现行的时尚文化是一种功利、实用文化。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实用”、“功利”通常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对传统的类似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社会大环境对感恩的自然遗忘,最终感恩教育明显缺失和滞后。

  专家建议:

  父母应做感恩教育表率

  目前,“感恩教育”的缺失,逐渐引起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学校开始从细节入手,用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唤起学生的感恩情结: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给父母写一封信、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每年年底,南宁市星湖小学都有一个感恩活动,学生回顾自己一年来的成长历程,通过书信、绘画、贺卡等形式,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应该从教育孩子孝顺开始。”李英庆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李英庆说,“上所施,下所效”,父母在家庭中应该发挥示范作用,做好感恩教育的表率。例如,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在节假日带上孩子看望双方的老人;对于帮助自己的人要表示由衷的感激;对于没有帮助自己的人要善于谅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父母光爱孩子是不够的,还要教育孩子爱别人。”南宁市一位小学老师说,现在90%以上的父母是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倾注给孩子,而从来没有要求孩子在爱的方面回报自己。教育娃娃,光有对他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教育和引导他爱别人。

  王翔南说,面对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而应该利用手中的吃、穿、行等资源,适当地调控孩子的行为,而不能让孩子为所欲为。学校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同时,社会应大力传承并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

  上一页第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