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柏坡村婚姻法寻“根”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06:50  法制日报

  法制日报见习记者 李娜

  到东柏坡村体验生活的第一天,就听村干部讲这个村曾是中央妇委所在地。记者一组于是一早就计划着组织参观妇委原址。想不到,竟然有意外的收获。原来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的起草小组就成立于东柏坡,并且几易其稿之后,在这里拟定出了初稿。这段历史注定了这个小小的村子必然要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记者为自己能被分到这个村而兴奋不已。

  妇委原址离记者们住的老乡家很近,步行过去也就10分钟。从外面看,这是一座特别安静的小院落,墙上挂着中央妇委的牌子。据带领记者来参观的西柏坡镇人大主席曹震平介绍,妇委原址目前尚在整修,还没有对外开放。因为这一组记者正好住在东柏坡村,村里特意开了门安排参观。

  记者从西柏坡纪念馆了解到,中央妇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女生部”。1948年9月20日至10月6日,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上,刘少奇针对全国胜利的形势,为中央妇委布置了新的任务———起草婚姻法。当时刘少奇说:“新中国成立后,不能没有一部婚姻法,我们这个五亿多人口的大国,没有一部婚姻法岂不乱套了这个任务交给你们中央妇委,你们马上着手,先做些准备工作。”

  就在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结束后,中央妇委立即成立了婚姻法起草小组。由邓颖超主持,成员有帅孟奇、杨之华、康克清、李培之、罗琼、王汝琪。

  婚姻法最初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起草出来的怀着好奇的心情,记者走进了中央妇委原址。院子还挺大的,分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面主要是帅孟奇、杨之华、王汝琪等人的办公室,房间里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陈设极其简单。后面是邓颖超和蔡畅的房间,土炕上还摆放着一架纺车,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望着土墙上邓颖超等人的照片,记者心中十分感慨。起草一部体现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婚姻法,对于这些妇女运动领袖来说,是一场新的考验吧。起草小组成员中,真正学过法律的只有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的王汝琪。据介绍,当时争论最大的是有关离婚自由的问题。

  参观完妇委原址,记者们跟村里的妇女们聊起了家常。她们教记者们搓麻绳、纳鞋垫,记者们教她们怎么上网,气氛非常融洽。遗憾的是,这些妇女中知道婚姻法是从自己的村子里起草出来的不多,只知道邓颖超、蔡畅等人在这里住过。

  聊得多了,记者发现这些妇女结婚都非常早,甚至有的都没到适婚年龄就结婚了。一位女房东叫冯蕾,1984年出生的她,现在已经是两个男孩的母亲,大的已经上小学了。她笑着说:“结婚的时候,年龄不够,就把户口改了。”

  临走的时候,记者的目光不由得再一次投向了中央妇委的那个院子,想象着许多年前某一天,就在这里,窗外寒风呼啸,屋里却讨论得热火朝天,革命先驱们紧挨着围坐在坑上,心里涌动着对新中国的热烈向往……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