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杜绝“文强的牢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07:07  大众网-齐鲁晚报

  

如何杜绝“文强的牢骚”

  漫画/李华

  □潘洪其

  文强的牢骚在官场并非个别的情绪。如原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1997年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的希望落空,接着又没能扶正当上省长,于是顿觉前途黯淡,心灰意冷,遂开始疯狂纳贿,1997年初至2000年6月间,共收受贿赂900多万元。我们可以将文强的牢骚视为荒唐可笑的胡言乱语,将其“腐败逻辑”视为胡搅蛮缠的歪理邪说,然而却不能简单地一斥了之,而应当对其中反映的某些“实情”予以足够的重视。

  文强的牢骚主要反映了三种“实情”。第一,由于中国官员职位毕竟有限,越是高级官位,竞争必然越是激烈。比如一个单位有五个副局长,一段时间之内,只可能有一个副局长得以扶正,其他四个副局长要么原地踏步,要么只能另找出路。第二,竞争中既有胜利者,就必然有失利者,失利者往往感到不公平而心理失衡,总是难免之事。第三,由于“官本位”传统根深蒂固,官位承载的现实利益太多太重,竞争失利者难免痛感委屈失落、伤心绝望,若不能及时调节好心态,就会像文强那样,从心理变态走向腐败堕落。

  要从根本上缓解丛福奎、文强们的牢骚,避免他们由失利而失意,由失意而自我放纵、“破罐子破摔”唯有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一方面加强对官员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使“升官不成” 的文强们即便想“乱用权”,也因制度的约束而难以遂意;另一方面,大力破除“官本位”痼疾,大幅度削减官位承载的现实利益,降低官位的“含权量”和“含金量”,减轻官位对社会成员的吸引力,从而既降低官位竞争的激烈程度,又降低官位竞争失利者的失意程度。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