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枪手”挑战社会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6日04:03  大洋网-广州日报

  

高考“枪手”挑战社会底线

  央视分析认为,替考团伙敢撞枪口表明监管权力或成腐败及舞弊的重要土壤

  这是一个关于高考舞弊的新警告,这是一个长达七个月的记者暗访,这是一个似乎能够打通各个环节,组织严密的枪手犯罪集团——考上北大、清华,枪手可以得七万,多年操作从未失手——北京,一个涉嫌跨省组织的替考团伙浮出水面:考生、枪手、监考老师、各级主管,考场内金属探测器、信号屏蔽仪、微型耳机探测器、身份证鉴别仪。考场外,准考证、身份证、学生档案、电子档案。面对高考的层层关卡,到底是谁给枪手公司发放了进入考场的通行证?

  央视《新闻1+1》日前关注“疯狂的作弊”。

  在一些地方,高考已经考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学识了,更是在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诚信,甚至是道德的底线。

  和屡屡以身试法、手段不断翻新的考场内作弊不同,面对今天的高考,《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做了一个长达七个月的暗访,给全社会发出了另外一个高考舞弊的警告。

  替考团伙组织严密

  枪手须经多轮测试

  涉嫌组织“枪手”替考的团伙成员:其他学校都是一个标准,订金都是8000元,清华、北大订金是1万五,你上重点线,就能得2.5万元,600分就是3.5万元,但是你只能得到总价的80%。

  记者:那20%作为你的佣金。

  涉嫌组织“枪手”替考的团伙成员:对,算是佣金。

  这段录音记录的是一个卧底枪手与替考公司之间的对话,游戏规则是,一个枪手的高考分数若超过他所替考省份的重点录取线,可以得到2.5万元的报酬,若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分数线,他最高可以拿到7万元。

  暗访“高考枪手替考”内幕的记者何春中说,那伙人的专业性、组织性和警惕性相当高。和以往枪手冒险替考不同,此次记者暗访发现,对于那些有意向的枪手,组织者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摸底测试,整个摸底测试要进行三次,只有测试达标,枪手才有资格替考。

  事实上,组织者为枪手的安排非常严密,去外地替考,必要时可以安排飞机,如果需要请假,还可以安排医院为替考枪手开具急诊病历,而最重要的,也是和以往枪手需要冒险替考不同的是,组织者可以为他们办理所有必需的考试证件,枪手所要做的只是考试。

  在北京,从重点高校中寻找大一、大二学生充当枪手,经过多次测试,达到枪手标准后,再由专人带队,到外省进行高考替考,这样一条完整的高考替考链,在这个记者所暗访的组织中已经形成了多年。“他们的那种自信、那种态度感觉是猖狂的,比如说我们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会去弄。”何春中说。

  仅服务“金权孩子”

  能量多大无从考证

  一场高考要涉及教育、招生、公安、学校等多个部门,高考也设计了很多监控的环节,体检、报名、准考证、身份证、学生档案、电子档案等,面对这样的一个替考犯罪集团,令人困惑的是:这个团伙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够突破这些严密的环节,最终完成替考。“没有相当大的背景,我觉得很难做到。”何春中认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央视特约评论员王锡锌也认为,一条龙的枪手去撞枪口,表明监管权力、各个环节可能已受到监视,它成为腐败或舞弊的很重要的土壤。

  何春中表示,涉嫌组织枪手替考的团伙成员反复强调,这是在给领导的孩子,在给一些有钱人的孩子弄,中间还提到了千万富翁,说他们这些孩子有的从高一、高二就开始弄这些东西。而且他们很明确地表示,就是做高端的,低端的他们根本就不接。

  低级原始的替考背后

  是危害极大的腐败链

  在何春中的此番暗访中,替考学生问,主考官手上拿着的单子,上面的相片是谁?枪手组织者回答,那个相片是你的,除了考场上需要的身份证、准考证和前面的那个头像之外,其他所有的电子档案都和你没关系。这不禁让人想问,那些组织枪手的犯罪集团提供给枪手可以进入的考场证件到底是怎么办出来的?

  有评论指出,如果没有既能一掷千金、又能手眼通天的家长配合,如果没有教育、公安等部门“内部人的一路绿灯,要想进行这样规模、程度的高考替考,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这是一个仍然隐藏在地下,组织严密、危害极大的“利益链”和“腐败链”。

  今年这起有关枪手犯罪集团的记者调查,给社会发出这样一种警告:这个枪手集团手里拥有的可不是什么高科技的设备,而是能够打通各个环节的能力与手段。有一个细节必须注意,就是那位组织替考的许老师,他跟替考的枪手说:“到了考场上,有任何人问你什么问题的话,你只要说,许老师让我来的,就不会有人再问你问题了,也不敢有人再问你问题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幕后是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作着这件事情。

  王锡锌认为,可能不仅仅是一只大手,而是有无数双手在辅助着它,像这种直接的替考形式,在手段和形式上是非常低级的、原始的。但这种低级的、原始的替考却在今天还有市场,而且可以以一个地方为中心,辐射到很多点的这种市场,如果没有一系列的人在里面运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后面一定是在利益链条之外,还有一种监管的权力参与到其中。这种情形其实本质上是高考中的某种腐败,因为它就是金钱、权力和考试规则之间的较量。

  专家点评

  恶劣

  影响

  挑战高考公平

  突破心理底线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央视特约评论员王锡锌认为,所有的舞弊或者作弊,本质上都是对规则、制度的一种挑战或者蔑视。之所以总会有人这么做,无非是两方面原因:一是通过舞弊得到一种不公平的、额外的利益;二是每个作弊者都要考虑成本或者风险,当有些舞弊者发现这种风险可以控制,幕后可以有一个链条来控制这种舞弊带来的风险的时候,那么这种获利的冲动就完全有可能变成现实。

  舞弊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不公平,就像足球赛,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规则的公正、公平,且人人都要遵守。有的时候运动员不去遵守,更坏的是有时游戏的组织者、裁判者也涉入到舞弊中。一旦出现这种局面,那所失去的可能就是对整个游戏制度的信心。高考舞弊的危害有三个层面:第一,舞弊行为会侵害那些常年累月刻苦学习、遵守游戏规则的参与者。第二,它带来的是对考试规则甚至是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的一种冲击和挑战。第三,可能还会涉及到社会的心理。要知道,在中国很多人从底层能够获取某种希望和机会的,可能就是高考,至少是很重要的制度之一。这时候如果我们发现这里面不仅有一般的考生作弊,而且还有里应外合的舞弊,心理底线就可能受到挑战。

  另外,那些被替考的、替考的,还有周围旁观知道这个事情真相的学生,在走入社会的起点这个阶段,在高考这个重要的环节就面临、目睹这种情形,那其将来的整个心理可能会成为问题。

  事件处理

  记者提供线索 公众期待结果

  主持人:曝光这件事情的记者说,这件事情虽然已经曝光出来了,但到目前为止,他并不知道有相关的部门介入调查。

  王锡锌:我们看到媒体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公众延伸他们的眼睛,监督我们这个社会特别关注的高考公平领域。其实记者提供的线索已经非常具体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毫无疑问首先要启动对这样一个事件的调查。第二,如果有的话,这些替考的枪手到底是到哪些地方去撞枪口了。第三,他们去撞了枪口,结果怎么样?是平安无事,拿了钱皆大欢喜,还是没有监督?公众期待一个结果,一个说法。

  主持人:而现在的这种相对平静应该怎么解释呢?

  王锡锌:我觉得这种相对平静,也许是正在进行调查,我相信有关部门会重视。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