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的调解六字诀:磨得、跑得、气得

  开篇语

  “不争讼,和为贵”这句话折射出浸染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人们,在处理恩怨、纠纷问题上乐意选择“好说好商量”的调解方式,这种传承了中国几千年智慧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方式延续至今依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一则节约了社会资源成本,二则“冤家宜解不宜结”的调解方式使矛盾双方更容易从情感上接受处理结果,不会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如今,“调解”已被各级党委政府确立为化解群众内部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大抓手。

  从今天起,本报将从成都抓“大调解”重要基础工作“人民调解”入手,从奔赴一线的人民调解员的故事出发,从成都探索“一体两翼”化解纠纷维稳,营造城乡统筹发展、灾后重建好秩序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好环境角度出发,推出“人民调解促和谐”系列策划报道。

  当其他人正忙着为端午小长假准备出游计划时,青白江区龙王镇的苏长富也在忙碌着——节前,一份来自青白江区法院的委托调解函件直接发到了金牌调解员“苏长富人民调解工作室”老苏的手中:“村民官某与龙王镇社区居委会一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委托您对该案在20天内进行调解。”

  昨日一早,将本子和笔往摩托车的后箱里一塞,已经58岁的老苏骑着一辆“打屁虫”摩托车又一次上路了。“听说这个端午节,当事人要回家,错过了时间不好找人调查情况了。”老苏告诉记者,要调解好这起纠纷,得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后才好下手。

  风雨无阻,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节假日无休,对于已经干了整整25年基层调解工作的苏长富来说,这样的事情再普通不过。

  我的职责就是阻止矛盾恶化,并及时解决问题

  大约20来分钟后,问了好多个人后,苏长富才找到了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从那里他提取到了当年土地承包合同的原始件,并询问了相关情况。

  “‘苏局长’,进屋喝口水嘛,歇息一下。”在龙王镇司法所担任司法助理员,主要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苏长富,经常与村民打成一片,日子久了,大家都习惯了称呼老苏为“民间局长”。

  婉拒了居委会朋友的盛意,跨上摩托车,老苏下一步就是要找到当事人官某,再从他那里调查一下当年合同的记录情况。“只有弄清矛盾双方各自的理由和证据材料,才好找到突破口进行撮合。”老苏说,不让矛盾恶化,并及时解决纠纷,是他作为调解员的重要职责。

  “那是前几年的事了”,路上,老苏回忆起了过去的一段经历,龙王镇清洁村村民张某刑满释放回家后发现妻子已离家出走。于是怀恨在心,认为是女方父母从中挑唆的,便决定要给妻子娘家人一点颜色看看。正当张某密谋准备炸药报复时,消息传到了苏长富的耳里,一场即将发生的重大意外被及时阻止了。然后老苏又不远千里赶赴河北为张某找到了老婆,弄清了她出走的具体原因。经过老苏的耐心开导劝解,张某与妻子娘家人的对立情绪平息了,张某从此也打消了报复的念头,决心过正常日子。

  作为人民调解战线上的“老兵”,老苏已干了整整25年,类似这样的尖锐矛盾,凡是他接手的都能得到圆满化解。“虽说最后处理得圆满,但其间的辛酸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尝到。”老苏说,以前邻里纠纷比较多,各执一词,有时还好调停一些,而如今多是家庭内部纠纷矛盾,“两口子打架床头和,清官难断家务事,调解时弄得两头碰壁,受气自然是常事,你说不管嘛,万一闹出个惨案来,多揪心啊!”

  一路聊起从事调解工作的辛酸苦辣,老苏用了六个字来总结自己20多年来的人民调解工作经历:“磨得、跑得、气得。最重要的就是后面这个‘气得’,要有韧劲耐心。”

  “把你手中的证据材料都一起给我,到时候会通知你们一起坐下来解决的。”谢绝了当事人官某吃午饭的邀请,老苏急匆匆地往回赶。

  20多年来,他把“重灾”乡镇调解成了“四无”乡镇

  在往回赶的路上,一个姓王的村民拦下了苏长富,并不停地喊着:“‘苏法官’、‘苏局长’,一定要给个面子到院子里坐一坐。”走进院子,一派祥和气氛,女主人坐在板凳上纳鞋底,老人牵着孙子走来走去,两层高的洋房仿佛在告诉我们,房主人一家肯定比较富裕,家庭也十分和睦。

  见记者对他的“拦截”行动很好奇,这位姓王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如今能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还真的要感谢苏长富当年的谋划指引。那是两年前的事,王家儿子、媳妇,还有王家老两口因家庭矛盾,同时闹离婚。这样严重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将一个家庭撕裂。作为分管全镇调解工作的苏长富,那时还没有摩托车,骑着一辆破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几乎是天天往王家跑,有时干脆住在王家开导他们。

  “连续调解了一个半月,才拿下了这起纠纷,才稳住了这个家,结果父子俩都没有离婚。”老苏告诉记者,在调解这起家庭纠纷中,他找到了王家真正闹矛盾的症结:穷,加之王家父子又都嗜赌。后来在老苏的劝解指引下,王家儿子带着媳妇去了重庆做生意,王家老头也出门打工挣钱,都改掉了赌博恶习。儿子、媳妇在外做生意,两年就挣下了这套洋房。如今王家老两口回到家中带孙子,颐养天年。王家儿子、媳妇仍在重庆经营生意,并隔三差五寄钱回家……

  20多年的调解工作,苏长富为当地社会治安立下了汗马功劳,把过去一个三年连发“民转刑”致5人死亡的“重灾”乡镇变成了如今的“无群体纠纷事件、无纠纷激化发生、无群体上访、无民转刑”的“四无”先进乡镇。为此,老苏先后被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协会授予“我为和谐作贡献先进个人”称号,被省市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

  老苏每周一、三、五在龙王镇司法所处理群众纠纷矛盾,每周二、四在镇政府信访接待室接待来访群众,两头忙成了他如今工作的真实写照。前不久,四川省首个以个人命名的人民调解室“苏长富人民调解工作室”在龙王镇司法所挂牌开张,“苏长富”已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名字了。

  本报记者 朱光泽 摄影 杨永赤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