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川菜产业化基地:锻造川菜产业航母

  老坛方便面中的调料包,细细弱弱的豆芽,炒菜用的郫县豆瓣,孩子们喜欢吃的牛肉粒……在位于郫县安德镇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一道道看似普通的川菜(原辅材料),硬是衍生出了规模宏大的产业,并诞生了一大批行业内领军企业。

  靠着“惟一”,凭着“特色”,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川菜产业化基地成为全国惟一以地方菜系为主导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在这块上风上水的土地上,成长出全国最大的豆芽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牛肉干企业;在这里,郫县豆瓣的地方标准演绎为国家标准;在这里,凭借川菜(川菜原辅材料)支撑的企业,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最高达3.5亿元。

  在深加工环节奔向高端的同时,种植环节也由无公害、绿色向有机挺进。一个完整的川菜产业链,正在郫县安德镇快速形成,且从一开始,这个产业就指向高端。

  一批领军企业初步形成

  整齐的生产线、白生生的豆芽……现代化的大工厂取代了小打小闹的小作坊,人们司空见惯的生产豆芽,在这里实现了全封闭全自动控制,除分装等环节需要工人,其他生产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成都安德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场景,令人眼前一亮。

  这是西南惟一一家以标准化流水线生产豆芽及豆制品的大型企业,豆芽的原料来自东北和内蒙古的原生态豆,水源采用地下200米深的井水,按照现代化工艺生产,实行冷链保存、配送。据悉,占领了产业高端的安德蔬菜食品有限公司,仅仅一年多时间,就拥有了成都80%的豆芽市场。每天一大早,公司生产的豆芽就通过冷链车运往市区的160多个农贸市场,50多家超市。“到二期日产50吨的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我们就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豆芽生产基地。”总经理余峰告诉记者,接下来,该公司还将建豆腐生产线、豆浆饮料生产线,明年销售额力争突破1亿元。

  川菜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川菜产业必须打造一批龙头企业、甚至是航空母舰式的企业,这些都在社会各界形成了普遍共识。在川菜产业化基地,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已经诞生出很多这样的“第一”:棒棒娃实业有限公司,成长为全国最大销售牛肉干的企业,品牌价值达3.5亿元,以后还将建设自己的进出口公司,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丹丹豆瓣扛起了郫县豆瓣产业的大旗,品牌价值飙升至1亿元,如今又在积极筹备建绿色火锅料生产线,大力发展开瓶即食的豆瓣新品种……一批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初步形成。

  园区部分企业渐成总部

  “我们已经没有了淡季,统一集团的一张订单,加上郫县豆瓣、酱腌菜市场走好,春节后我们就一直加班加点,现在天天被追到要货。”记者来到四川省京韩四季实业有限公司时,副总经理韩继英正在车间内督察食品质量。

  韩继英说的这张订单,就是统一集团老坛风味包。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调料包,对于统一集团这个方便面的行业大鳄,每年的需求是5亿元,因为过硬的质量和技术,京韩四季在去年签下了1.8亿元的订单,占公司销量的半壁江山。“老坛酸菜面,属于地道的川味,而地处‘川菜味乡’安德,也是我们能拿到这笔订单的一个重要因素。”让韩继英引以为自豪的是,在统一集团的10多家配套企业中,京韩四季已成长为一家标杆企业,这些企业都前来参观考察过,二次浸泡全部以京韩四季为标准。

  有了这1.8亿元的大订单,京韩四季全盘皆活,不但自己开足了马力,周边青菜也因为需求量大增,价格在今年翻了一番。不仅仅是青菜,海椒、生姜等原材料也全面告急,为了收购海椒,公司的采购人员去年把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跑了个遍,最终还是沾了园区名气大的光。因为园区的成功经营,每年都有各地党政代表团来考察,一次宁夏吴忠市的考察团带来这样一个好消息,他们那里的海椒价格低得出奇,每公斤只卖0.5元,而且力邀京韩四季前去开办分厂。

  经过慎重考虑,京韩四季准备投资3000万元,到吴忠市建分厂,同时公司在简阳、安岳等地也建立了初加工厂,而最终的深加工都在安德厂区完成,一个川菜原辅材料加工的总部基地雏形粗具。远期目标中,这个总部每年将达到8亿元的年产值。

  据统计,园区目前已形成3平方公里承载能力,引进聚集产业项目80个,投资总额40亿元,到位资金27.5亿元,48家企业建成投产,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今年预计销售收入过25亿元。在今年的糖酒会上,园区35家企业接到10亿元订单,涵盖400多个产品。

  种植环节向有机挺进

  依托入驻川菜产业化园区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安德镇和周边地区很快形成了6.9万亩的标准化蔬菜配套种植基地,初步构建起“园区企业+种植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和利益共同体。有了稳定的采购订单,蔬菜在田间地头就能直接完成交易,村民应用高科技、提高复种指数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并在安德及周边引发了一场“种植革命”。

  这里还是那片土地,还是那群祖祖辈辈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但种田的效益却今非昔比,从前种田只能糊口,如今种植蔬菜每年要进账几十万元!这样的财富故事,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在郫县,这样的故事却真实地发生着。唐元镇千夫村村民李永昌,去年种植了300亩蔬菜,收入达到170万元。

  在加工企业的引领下,更具“革命性”的变化在种植基地内悄然进行着——安德及周边乡镇蔬菜种植,从无公害、绿色,向有机挺进。“我们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转型,10年时间达到欧洲标准。”安德镇党委书记高建伦掷地有声地说。

  事实上,在安德镇安龙村,村民经过几年的摸索,已经种植出准有机蔬菜,直供成都市区七八个社区。为了获得有机认证,安德镇下一步的重点是引进企业深度介入种植环节。专门从事蔬菜出口的山东潍坊格林斯澳国际农产品贸易公司,被川菜产业化基地所吸引,邀请省商检局专家一道前来考察,随后便在安德镇注册成立了成都久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有机蔬菜生产,初步的想法是在唐元镇韭黄基地引入嫩韭菜生产技术,建设冷藏包装车间,专门出口国外,此项技术将使韭菜每亩增收1万元。

  而拥有丰富市场经验的四川莱特投资有限公司,也来到安德镇,投资上亿元,引导村民种植有机蔬菜,然后再通过自己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将这些有机蔬菜销往全国各地。

  整个产业要做到100亿元

  围绕“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这个定位,安德镇又进一步扩展其内涵和外延,按照产业链思维,构建了川菜原辅料加工配送基地、现代川菜餐饮企业的服务培训基地和现代川菜餐饮企业连锁化品牌展示基地。

  去年8月,川菜产业化园区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川菜产业食品加工基地”,成为全国惟一的以地方菜系为主导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 去年11月,郫县规划了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辖安德、唐元、唐昌、新民场四个镇,川菜产业化基地肩负起带动整个郫县西部片区发展的重任。如今,安德镇正以弘扬川菜文化为核心,抓紧实施以安唐路为核心的4万平方米川菜美食特色街区建设,力争今年9月建成投运,年内引进建成2—3家有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饮品牌企业,做亮做响“川菜味乡”文化品牌。

  在安德镇党委书记高建伦的目标中,将最终推动川菜产业化基地整体上市,让整个产业链的产值做到100亿元。

  董锐 李昊原 本报记者 赵一 文/图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