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想起“疯狂的郁金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6日07:34  解放日报

  刘功润

  “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今年以来,大蒜、绿豆、叶菜、玉米等农产品的价格接力般轮番上涨,竟在网络上催生出系列流行语;继 “房奴”、“卡奴”之后,“菜奴”、“果奴”的幽默嘲讽也不胫而走。

  民以食为天,物价飙升,当然是百姓关切的大事。对于离谱的价格涨幅,有怪天灾的,有说是市场游资炒作的,还有骂 “养生专家”的。“怨天”还是“尤人”?恐怕主要还在于后者。投机、炒作,进而形成“泡沫”,直至诱发经济危机——这方面,我们已有足够多的教训。往往是,投机资本抓住一些突发事件或极端气候进行炒作,极大地改变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商品价格远远偏离价值本身一路走高,最后却难逃“轰然”崩塌的命运。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就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指出“部分不良商贩囤积居奇,炒高农产品价格”,要求严打哄抬行为,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某某东西又涨了!”听闻得多了,就有些愤愤然,且不免忧虑地想起 “疯狂的郁金香”事件来——在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一支普通的郁金香曾被大肆炒作,最疯狂的时候价格高达76000美元,然而6周之后便跌至不足1美元!当时,郁金香就像一只悬挂着的金饵,诱惑着几乎所有的荷兰人纷纷涌向交易市场,而房屋与土地则以近乎废弃的价格出售或抵押,无论是高贵的王公,还是一般的市井平民,都想通过郁金香投机来实现一夜暴富,结果却上演了一出“疯狂”的闹剧:非但大部分人“血本无归”,甚至那些提前抛售的人也遭受了随后大萧条冲击,这场郁金香泡沫所带来的经济灾难也殃及到金融领域,金融信用的重建以及商业秩序的恢复,差不多花费了荷兰数十年的功夫。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 “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的价格早已大大高出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以至于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是,客观的规律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必然破灭,投机狂潮总有终结的时刻。“疯狂的郁金香”事件生动地告诉我们:当残存的理性远离了市场,盲目投资行为的后果将会是毁灭性的,它与纯粹的赌博行为并无两样。

  一场由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曾一度引发我们对于经济泡沫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早有论述: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取决于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一旦价格超出市场的波动限度而远离价值,价格就失去原本意义。价格上涨的预期,吸引大量市场游资的进入,投机者一般只是想通过“贱买贵卖”赚取差价,而对所买卖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及其价值并不感兴趣,他们一路追逐利润,致使价格节节攀升形成泡沫。无论是曾经“疯狂的郁金香”,还是当前被哄抬的各类农副产品价格,本质上都是价格对价值的严重偏离,只有保持足够的市场理性,才能避免掉进“疯狂”的漩涡。

  应该说,“郁金香”也好,大蒜、绿豆也罢,它们本无过错。然而,我们却凿凿实实需要从自己荒唐的疯狂行为中吸取些经验教训。否则,谁又能确保下一次不会有另外一轮“疯狂”在悄然发轫呢?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