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月初五,传承生存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6日07:43  解放日报

  龚丹韵

  又是一年仲夏端午。

  四时更替,节俗演变,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无数祓禊祭礼,失落于时间长河,那是因为现代化的理性已然成风。然而,总有一些节日、一些民俗,于工业化的钢筋水泥中,可以依然屹立、芳香满怀。那是因为,在图腾崇拜的外衣背后,先祖代代相传的民族记忆、世世承袭的文化认同感,随古风飘过漫漫时空,以勉子孙后代共创未来。

  而春分秋至、斗转星移之间,艾香隽永的端午,与中秋、春节经久日盛,并称三节,共同象征敬畏先祖之心,可它又有别于其余节日,自有特殊意蕴。

  五月初五,烹尝角黍。

  端午又名“解粽节”,以菰叶裹米做成“角黍”,取阴阳相裹之象,凭吊先人。传说屈原忠而见谤,赋《离骚》明志后,投汨罗以殁身。传说伍子胥信而见疑,被吴王夫差投诸江中。还传说东汉孝女曹娥因父溺水而死,不得其尸,哀吟泽畔,旬有七日,最后投江而死。另有介子推、娥皇、女英、梦姥、阳侯等各种传说,纷繁复杂,不一而足。可是无论哪个,都是身逢乱世,处朝代更迭之际,被浓墨重彩地口耳相传,受后人作粽以吊。

  那是因为我们深深明白,何谓忠义仁孝,气节风骨。越是惨遭离乱,越是不忘凸显坚韧不拔,敬忠臣义士,以铭此志不渝。而斗百草、赛龙舟的过节方式,更是一种化哀思缅怀,为乐天向上的动力。所以,上下五千年来,总有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救亡于危难之际。在这冬去春来的每一轮祭奠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生命不止,奋斗不息。闻一多曾经感慨“谁说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我佩服他那无上的智慧!端午,以求生始,以争取生得光荣的死终,这谎中有无限的真!”

  五月初五,暑气蒸郁。

  古人对重数节令的忧惧、季节转换的不适,诞生了五月乃“恶月”的观念。彼时蚊蝇猖獗,疫病极易流行。然而乐观开朗的华夏先祖,从未因此自缚手脚。在此病菌孳生之际,鼓励日浴兰汤,饮雄黄药酒,采艾叶制菖蒲,挂香袋避瘟丹。从此,恶月成为防疫保健之月。

  那是因为我们明白,何谓以危为机,顺应天时。我们很早就发现,寒暑往还,不仅支配草木消长、动物启蛰,也深刻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节律。我们也很早就懂得,天人合一,与万物和谐共处,才能更好地恩荫子孙。所以,毫不意外,为什么世博会上,绿色低碳的理念,能赢来如此广泛的认同;更不难理解,为什么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迅速取得社会共识。冰冷机械,从来不是炎黄子孙的生活图景;征服自然,也从来不是炎黄子孙的思维模式。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到神农遍尝百草的艰辛,从万物相生相克的哲理,到社会月令图式的生活,无不彰显——即使迈入城市化、迎来全球化、走向现代化,我们骨血中所崇尚的美好,仍然在于师法自然,在于世博会上众多绿色场馆、环保体验所传达的和谐理念。

  世博会的百年历程,从工业革命的成果展示,到摩天轮、埃菲尔铁塔、水晶宫的庞大工程,从原子形象的和平展望,到绿色理念的祈愿,一步步,焦点由物质转向精神,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今天的世界,历经物欲横流的资本积累,饱经硝烟弥漫的战火洗礼,付出惨痛的环境代价,终于明白,工具理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与情感。今天的人们逐渐醒悟,科技的发展,不是为了把自然改造得面目全非,而是为了更好地与天地比邻而居。

  今天的上海世博会上,可以看到水幕太阳能的外墙,看到绿荫环绕的屋顶,看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系统。这是向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看齐,向悠然见南山的古典美学回归——归根结底,这与我们的先祖先辈,早在端午民俗中流露的感时应节、顺天而动,实属殊途同归。

  千载忠魂,怀沙吊古。兰芷芳名,已随三闾大夫青史永留。而今天的我们,端午祭魂后,最重要的还是承接祖先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智慧。让这种追求和谐美满的生存智慧,以民间习俗的形式代代相传,成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继往开来,照烁古今!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