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拉脱维亚馆:与风共舞 追逐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6日07:43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任翀

  抬高下巴、微屈四肢、放松身体、向前一扑——嘿,就这样在空中飞翔!世博园内拉脱维亚馆比其他展馆晚开20多天,可一开馆就爆棚,因为游客在这里可以不借助任何器械就飞起来。记者近日走进拉脱维亚馆,探索飞翔的奥秘。

  拉脱维亚馆里最引人的,莫过于高约10米、直径4米多的透明“垂直风洞”。飞翔表演者因古斯·奥格斯特伦斯介绍说,风洞不论是外壁还是上下部件,都为“飞人”提供了条件。首先,风洞具有良好的密封性,18毫米厚的外壁由五六层玻璃一层一层紧密粘合而来,既能保证外壁抵抗巨大气流的压力,也能确保气流的运动满足飞行需要。其次,风洞底部是略有弹性的铁丝网,其下有3台鼓风机。通过风洞外的控制室,鼓风机可以在瞬间为风洞提供最高时速达到250千米的大风;而且,通过无限变频技术,风速可以随意在时速0至250千米间变化。“一般而言,时速180千米的风力就能将一个成年人稳稳托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在风洞里悬浮的最大原因。”此外,风洞顶部还有3个类似排风扇的装置,吸收鼓风机制造的大风,实现风洞内的气流循环。

  换上“飞人”穿的连体服、戴上头盔后,记者在奥格斯特伦斯的指导下扑进风洞。尽管塞了耳塞,可依旧能听到呼呼的风声。“起飞”并不困难,但奇怪的是,记者的飞翔高度始终保持在1米左右;而“飞人”们轻轻巧巧就能飞到3米,甚至在风洞顶端做出各种复杂的表演动作。奥格斯特伦斯解释,风速大小主要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体重而定,但不需要精确计算,一般都在时速180千米左右;当然,如果风速比较大,确实可以把人吹得高一点,但那并不是飞行的关键。

  说着,奥格斯特伦斯轻巧地跃入风洞,起先从漂浮在1米的高度上,稍稍移动了一下身子,就飞到3米多;挥挥手,又直向风洞10米高的顶部飞去。“看到了吧,用身体姿势就能改变飞翔的高度。”奥格斯特伦斯告诉记者,风洞的根本原理是利用风力来抵消地球对人的引力。在风速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风与人的接触面小了,那么风的合力也随之减小,飞翔的高度就会低一些;如果接触面大了,那么合力则变大,就能飞得高一点,达到新的平衡。“抬高下巴、微屈四肢,身体会呈现一个微微下突的弧形,暴露在风中的面积相对较小,不会飞得太高,我们把这个姿势推荐给初试者;而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只要尽可能舒展身体,就能增加自己与风的接触面,当然飞得高了。”

  记者了解到,垂直风洞机的最初作用是对航天员进行适应性训练,此后也运用到跳伞运动员的训练中,而拉脱维亚把这一最初的军用技术彻底变成了全民皆可体验的游戏设备。“在拉脱维亚,度假村、游乐场里都有这样的垂直风洞机,80岁的老人都和我们一起飞过,”奥格斯特伦斯说,“很多人把我们比作鸟,其实我们是在与风共舞。”这一次,为了充分展现与风共舞的可看性,拉脱维亚还在展馆顶部安装了3个小型的开放式风洞,也就是有3个鼓风机直接往天上吹风。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奥格斯特伦斯和伙伴们就会利用这3个鼓风机为游客进行露天表演。届时,哪怕站在展馆外的广场上,游客都能看到光影交错中的“空中飞人”。

  拉脱维亚馆发言人安德里斯·奥佐尔斯说,垂直风洞机是为了向世界传递着“快乐科技”的内涵,“它能让你在飞行时,体验喜悦、快乐、惊险、刺激等各种内心的情感,释放自己的快乐潜能。”正因为此,拉脱维亚馆每天都会邀请游客亲自体验飞翔的感觉,追逐内心的快乐。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