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语文课本应当驱逐鲁提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6日09:07  东方网-文汇报

  中小学语文课本该不该选用某篇文章,如今也成了网上时不时议论一番的话题。最近被推出来的,是鲁智深的一段故事。

  日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侯会发表博文,称初中语文课本里选自《水浒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其核心是血淋淋杀人场面,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所以鲁提辖、林教头和武行者这几个水浒篇目,还是从教材中拿掉为好”。

  鲁迅的文章“太过艰涩”,没必要安排这么多;金庸的武侠小说“太过通俗”,怎能登上教材的大雅之堂?有些课文描写的战争场面,对孩子是种误导……在侯会的博文之前,围绕中小学教材选文的争论始终不断,一个个议题接连抛出。去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首次增选了梁实秋、戴望舒等作家的作品,更一度引发热议。

  “这种讨论,其实大都没意思!”有专家皱起了眉头,直言抛出议题者的立论太随意,是“想到就说”而非“深思熟虑”——“真要这么随便说说,这类议题会层出不穷,可以没完没了吵下去!”

  现在的孩子那么缺“免疫力”?

  “当现实生活中,不时出现青少年虐打乞丐或群殴同学的新闻时,我们不能不考虑教育所应当担负的责任!”反对鲁提辖的侯会似乎很着急,而不少支持他的网民也着急:“都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确实是有道理的。”“现在各地的校园暴力事件增多,而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反方则“四两拨千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篇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都有半个世纪了,一代代人不都学了?难道现在的孩子就那么缺“免疫力”?

  但为孩子们提心吊胆的人真还不少。去年秋天,江苏有小学教师对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挑刺”:“《卢沟桥的烽火》中有一个段落血淋淋呈现出战争的惨烈场面,让孩子如何接受得了啊?”提出“必须把这篇课文删除”;更早些时候,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课本中的《登山》一篇,遭到质疑。这篇课文记述列宁为躲避沙皇警察搜捕,隐居于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一天早晨,列宁为看日出,从深渊边峭壁上走过……质疑者从中看出了“危险”:登山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活动,孩子需要的是理性的勇敢而非盲目的冒险,“孩子一旦盲目模仿,后果不堪设想,故建议将其从课本中撤掉”。

  “净化”了的教材才适合孩子?

  “‘净化’了的教材,就适合孩子了吗?”教育部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福贵教授告诉记者,教材并非要给人一杯纯净水,选文应该多元而开放,它们试图为学子展现的,是这个大千世界的各个方面——真善美、假丑恶,不需要人为净化。

  他说,课文经过老师的解读分析,又怎会对孩子产生误导呢?“况且,如今孩子获取各种信息与知识非常方便,对人和事也已多有自己的判断与评价,我们为何要固步自封呢?”

  有教育专家指出,眼下校园里或是教育领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人就马上说是教材出了问题,并简单地认为改变课本就能解决问题,“这可能吗?”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倪伟关注的是另一个情况:不少人急切地要求教材迎合“阅读时尚”。翻阅中学教材时,倪伟发现,一些尚未经过时间淘洗、恐怕很难成为经典的当代作家作品,也开始收入“拓展阅读板块”甚至作为正文,而一些公认的经典作品,却时常被质疑。这不是好现象。

  倪伟说,教材就是要通过推介经典作品,帮助学生精读领会,在心里栽下一颗颗“种子”。“不少经典,在学生时代接触时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但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明了,并会回头不断品味——这正是好教材的价值所在!”

  全国“新课标”语文教材执行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长期致力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他认为,每一套严谨的教材的编写,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指望通过个别改动,就立竿见影地解决一些所谓现实问题,无异于本末倒置。教材怎么编、课文选哪些,是可以探讨的,但“如果从教材编写的根本目的、育人的基本理念,希冀培养学子怎样的素质人格为前提展开探讨,是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呢?”

  本报驻京记者王乐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