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方契约”破解“实事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6日09:07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顾一琼

  前不久,打浦路多个老式小区的居民楼装上了防盗铁门,这是又一个街道实事项目。不过,这回铁门进小区附带着一份“三方契约”:街道、小区物业、业委会三方约定:防盗铁门项目完成后,第一年由街道保修,一年后维修维护责任移交给物业,而业委会要担起监督之责。

  这份契约,是卢湾区五里桥街道为解决社区实事项目后续养护难题所作的尝试。近年来,卢湾区为老公房、老小区硬件设施改造投入不少资金,居民小区里新添了不少“家具”,但“谁来养护”成了新问题,有些小区甚至陷入了“政府做实事越多—物业烦恼越多—百姓怨言越多”的怪圈。

  物业经理说:实事越多做,我越头疼

  打浦路316弄,小区布局、房屋构造是典型的上世纪80年代风格。近几年,小区实施了多个维修改造项目,都被列为街道实事,硬件设施因此明显改善。但负责这个小区管理的爱仁物业的经理殷明祥却说,每完工一个实事项目,他就多一桩头疼事:“这些个新‘家具’,居民们使用很频繁,但不少人不知爱惜,结果很容易损坏;一旦坏了,就找物业,但我们有心无力啊。”

  殷明祥一句“有心无力”,道出了老式小区物业管理的困境:行业内俗称为“四保小区”(保绿、保洁、保修、保安)的老式小区,设施不全、维修基金不足、业委会不完善,其物业管理公司往往由政府指定,物业管理费收取标准低,实际收缴率也低。如此,负责“四保”小区物业管理的公司缺钱、员工缺积极性,比如安保人员每月工资仅1000多元,要管的“芝麻绿豆事”倒不少,如要再加任务,自然“能躲就躲”。

  城管科长说:“靠在政府身上”想法要改

  居民不爱惜、物业不肯管,小区里的公共设施就“脏了没人理、坏了没人修”,弄到最后,投钱办实事的政府成了被埋怨的对象。

  “在五里桥街道,有1/3小区属于‘四保小区’;要求政府对小区里所有的新增公共设施‘一包到底’,既不可能也不合理。”街道城管科科长叶红斌认为:“靠在政府身上”的想法要改。

  在和居委干部、居民代表、物业经理的讨论中,五里桥街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两个要点:让物业“动”起来,让居民“管”起来。于是今年年初,街道开始在部分老式小区试点“契约制”,首先明确责任,实事项目的后续维护维修由物业承担;同时针对物业缺钱的现实,街道设立专项考核奖金,用于奖励尽职尽责的物业公司及其员工。

  在实行了契约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再“一眼睁一眼闭”,开始定期巡查“小区家具”,主动刷刷漆、补补钉子。截至目前,已有10个老式小区的物业与街道就“小区家具”维护签约,今年前4个月街道对物业的奖励共支出3万元——花钱不多,效果明显,居民满意度上升后,一些小区的物业费收缴率升至85%,“涨”了10多个百分点。

  业委会主任说:居民有归属感才更爱惜“家具”

  “三方契约”明确要求业委会承担起监督物业、“管”好居民的责任,但仅凭一纸契约和“管”,并不能真正让居民爱惜小区公共设施。在打浦路一个老式小区担任业委会主任的袁广智说,政府办实事、物业管到位、小区变样子,才能增强居民的归属感,才能促使大家自然而然地把小区设施看作“家具”。

  老袁的看法源自发生在打浦路500弄的一件真事:前不久,一居民开车时撞坏了小区的一扇铁门,影响到居民进出;值班保安及时向物业公司报告,业委会则迅速上门与“闯祸人”协商;结果,那个居民作出小额赔偿,物业也拨出费用,铁门很快修复。这件事引起了有点出人意料的连锁反应:当月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明显上升。

  “厘清责任、各方尽职,是‘三方契约’的力量所在。”五里桥街道主任沈军表示,老式小区“实事怪圈”的形成有很多客观原因,在当前现实下,设法让政府、物业、居民明确并履行各自责任,是一种破解之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