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雄梅岭发现大规模战壕遗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6日15: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南雄梅岭发现大规模战壕遗址
仙女岩战壕
南雄梅岭发现大规模战壕遗址
战壕长约800米。

  广东古战壕分布最密集处

  填补梅岭自古“有战史无战场”空白

  从秦末至今,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末百越军队、汉代汉楼船将军、陈武帝陈霸先、宋元军队、太平军、北伐军等诸多军队都曾在此血战。可就在这留下无数惊心动魄故事的“南粤第一关”,一直以来都是“有战史却无战场”,给研究者留下了不少遗憾。

  近日,南雄市文史专家们终于在著名景区梅岭一带发现了大规模、保存完好的古战壕群遗址。这些战壕以梅岭为中心向四周山区扩散,填补了许多历史的空白。据当地文化界人士考证,梅岭一带方圆上百公里的范围内,大量战壕密布于山间,此处应为广东古战壕分布最密集之处。

  文、图/记者卜瑜

  通讯员沈荣金、朱祖纯、肖锋

  子弹多到“用箩装”

  在著名的梅关古道附近,沿小道往梅岭山顶攀登约一小时,便到达第一条战壕所在地。壕沟中并无太多杂物,显然是人为开凿出来的。每隔数米,还有一个散兵坑的痕迹。沿这条壕沟前行,它竟然环绕梅岭山顶一整周。到梅岭顶峰,有一处40厘米深、占地约20平方米的平整空地,是整座山防御工程的核心——指挥所。站在此处,不仅可将粤赣两省相接处的山型地势纵览其中,更可居高扼守山下通往两省要冲梅岭梅关。

  自幼在梅岭山下生活的65岁老人陈超告诉记者:“早年只要你拿根锄头在山中挖,随便都能找到一堆堆的子弹,有人甚至曾经一箩筐一箩筐地从山上挖出废旧子弹卖掉。”

  1米高石战壕坚固无比

  在南雄乌迳镇的仙女岩山顶,保留着一条基本完好、更具规模的古代石战壕。仙女岩战壕约800米长,是用坚硬的石块在山体上砌出来的,足有1米多高、厚约0.8米,足以抵御较高强度的战火侵袭。附近老人说,从太平天国起到近代战争,这里都是作为战争的首选阵地。

  专家观点

  战壕数量“不可估量”

  南雄资深文史专家沈荣金等人曾经多次前往梅岭、乌迳一带实地考察。据初步勘测,这些战壕是以梅岭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战壕群,历代战争都使用过。其中主要分布于梅关古驿道两旁的高山险坡上的战壕较为明显,专家推测为北伐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壕遗址,可能是不同的阻击战斗中所使用的。部分战壕挖得较浅,指挥所不具规模,可以看出是临时性、应急用的,作战者并没有长期固守的打算。

  但是,专家们发现,战壕并不仅仅局限于梅岭山顶一带,以梅岭为中心的相连四周山间几乎都有战壕遗迹,这一带只要有人活动的山区,仔细寻找都或多或少能发现战壕痕迹,其数量“不可估量”。这些数百年来累积起来的、既长且浅的战壕构成了一道道立体交叉防线,将粤赣二省交界的交通“咽喉”牢牢扼制住。“这证明梅岭一带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究竟是什么人在此挖了数量巨大的战壕?历代的兵家无疑是主角。南雄市文史工作者肖锋曾对发生于梅岭一带的历代兵事作了考证。据介绍,早在秦末,在陈胜、吴广起义号召下,聚居梅岭一带的越人,推举梅鋗为首领,组成一支百越军队伐秦。

  此后,历朝历代围绕梅岭发生的各种战事延绵不断。其中较重大的有汉楼船将军杨仆率楼船师度梅岭下浈水平南越之乱;陈霸先率兵度梅岭建陈王朝;新会县令曾逢龙与东莞勇士熊飞率兵于梅岭力抗元师等。

  到近代,公元1858年,太平军石达开部一万余人,4次围攻南雄州城不克。次月,太平军退守梅关一带,据险坚守20余日,击败清兵轮番进攻。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两次组织北伐均是在韶关誓师,然后出梅岭、仁化等地向赣南进攻。

  《梅岭三章》作于此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四次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粤赣交界的梅岭,进入广东南雄开展革命宣传,组织战斗行动。其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水口之战便发生于梅岭附近。1934年10月,陈毅、项英接受党中央的命令留在粤赣边区打游击,长时间活动于南雄油山、梅岭、北山一带。陈毅被困梅岭多时,写就了《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