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名党员义务扫街13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3日09:43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巩峥

  一公里长的主干道两边,不见一个垃圾桶,也没有一点废弃物;拐进村内任何一条胡同,也是如此。这里是房山区琉璃河镇西地村。小村庄收拾得这么干净是如何做到的?“党员带着低保户,自觉收拾、清运全村的垃圾。西地村不花一分钱,一年365天都这么干净!”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拍着胸脯说得掷地有声。西地村30名党员,不论是否在村集体担任公职,全部安排了公益岗位,或带领村民打扫卫生、呵护村内环境,或义务寻挣钱门路、传致富妙招……在一个个看似微小的岗位上,每个党员都最大限度发挥出了光和热。

  下午4时,西地村退休老党员张德茂准时带着5位吃低保的村民,扛着笤帚走上街头,从犄角旮旯开始大扫除。这样的大扫除已经坚持了13年。西地村村委会制定了“公益性劳动制度”,设立了义务大扫除岗位,要求所有党员轮流上岗,每天下午4时带头走上街头参加公益性劳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一同参与,清扫自己责任区内的卫生。“公益性劳动每周三次,每次劳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每月劳动时间不得少于40个小时……”这些“公益性劳动制度”细则,曾被郑重其事地挂在村委会的墙上,如今却已不见踪影。原因很简单:寒来暑往13载,村里30名党员无一人缺岗,在他们的带领下,村民们也将每天下午打扫街巷当成了习惯。

  党员们的公益岗位不仅美了乡村,还鼓了乡亲们的腰包。小伙子王健,在西地村当村官已三年,由于工作出色,被选为村党支部支委。“年轻人脑子活、胆子大,为乡亲们踅摸致富门道的公益岗位适合他!”党支部书记李海军说得信心满满。王健也不负众望,在村里成功引入手工编织工厂的基础上,广泛调查市场行情,设计新潮的提包样式。目前,村里的手编包在广州、深圳等地供不应求,不少产品还远销到了巴西等国。八成的农户都从事起了手工编织,或兼职或专职,人均月增收可达700到1000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西地村土生土长的李文勇也是位敢闯敢干的“80后”。身为村委会委员的他正在实施一个大胆的实验。“在桃树中间混栽金银花,既能节约空间,又能利用花粉互传,杂交出新品种占领高端市场。”说起自己的“多位一体”种植模式,李文勇如数家珍。他的实验已得到区农委、区林业局林果中心的专家大力支持。“年底,我就能教乡亲们种上新品种了。我还联系了市里不少超市,他们都看好我们的新品种。”李文勇说着喜笑颜开。

  义务打扫卫生、传授致富秘方……西地村的公益岗,让30位党员不论是否担任公职,都能尽力为百姓服务。政通人和,不足千人的小村子欣欣向荣。党支部书记李海军将公益岗的做法和目标概括为“六有”:基层党建有创新,经济发展有实招,民主健全有制度,精神充实有载体,环境良好有标准,幸福生活有保障。市委书记刘淇称赞这“六有”,把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具体化,找到了抓手,拿出了实招,是一大创新。去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67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000余元。村里还掏钱实施了插卡用电、水表入户、太阳能热水器入户、秸秆气化入户、有线电视入户、胡同路硬化、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工程,使村民生活有质量、就业有路子、收入有保障、干事创业有底气。 RJ223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