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很巴适 你很巴适 成都也很巴适”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首批师生昨日抵达我市

  ■未来两年将在都江堰八一聚源中学学习生活

  昨日10∶33,从西宁到成都的K1060次列车缓缓驶入站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的500名师生抵达我市准备复课。今、明两天,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现高一、高二和初一、初二的学生全部抵达我市后,7月1日他们就将复课学习。据悉,来我市复课的除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的1625名学生外,还有91名教师以及52名教师家属和子女,新的初一、高一学生将于8月底抵达我市。

  昨天上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500名师生乘坐西宁开往成都的K1060次列车抵达我市,将与陆续达到的同学们在都江堰八一聚源中学继续学业。据悉,这是玉树灾区赴青海省外就读的第一批学生。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经历过汶川特大地震的成都人民对玉树灾区孩子们需要尽快复学复课的迫切愿望感同身受。我市在第一时间主动要求承担玉树灾区学生安置工作,并调整出新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作为玉树灾区学生异地复课的安置点。都江堰这个曾在2008年遭遇特大地震的重灾区,用灾后重建的一座最现代化的新学校迎接玉树师生异地复课。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与青海省教育厅、玉树州教育局反复对接协商,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布置并落实相关工作。目前,按照接收灾区学生转移安置就学总体方案和具体的细化方案,接收玉树灾区学生的各项工作均已落实。

  八一聚源中学占地面积116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有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食堂、师生宿舍、体育馆等10栋单体建筑,均为8度抗震设防。学校学习与生活设施设备齐全,可容纳2400名学生,能够较好地满足玉树州民族中学师生就学需要。目前,聚源中学进一步整治了校园环境,采购的学习、生活用品于6月27日前全部配置、摆放到位。

  玉树州民族中学初二学生才仁拉尕说:“地震后学校就放假了,我们全班同学能聚在成都的学校里学习,大家都很高兴,非常感谢四川人民、成都人民的帮助。”

  准备接待工作细致入微

  昨天早上6∶30,69路的刘师傅就开着车到了火车北站汉都大酒店门外,准备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的师生去都江堰。尽管20辆车前一天晚上就已经打扫干净,但他们还是在忙着抹座位:“有些窗户没关严,飘进来的雨把座位打湿了,擦干净才好坐。”

  7∶40,都江堰聚源八一高中高二四班的段小凤赶到学校,同其他19名学生志愿者一起上了校车,8∶40左右就到了火车北站,他们要引导来自青海的同学去自己已经学习生活过一年的学校。

  9点左右,火车北站出站口的临时通道,放上了“青海玉树师生出站通道”的引导牌。

  9∶50,成都铁路局成都客运段的乘务员汪玲和另外19名青年志愿者准时到达月台,他们4人一组,将协助师生出站上公交车。

  10点,玉树师生到达接站的工作人员全部就位,来自省市教育部门、北站办、站前分局、成都市交委、市医管局和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天没有休息过了。

  学费全免 伙食有补助

  28岁的老师次成尼玛一路上就没有闲过。作为初二四班的班主任,他自称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父亲。这些平均年龄在13-15岁之间的孩子们从来没有住过校,好多人连西宁都没有去过。他说,出发前几乎所有的孩子父母都来了,家长们给老师献上哈达。罗松桑周的父亲一再叮嘱次成尼玛老师,“以后你要多费心了,你要严格些,儿子调皮着呢。”握着儿子的手,母亲舍不得放下,“跟同学要互相照顾,学习还要努力。”老师们告诉家长,政府已经做好了所有安排,孩子们每天伙食补助20元,学费全免,新学校很漂亮,这一路都有各方面的照顾,“你们相信我们,我们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

  成都又大又美

  “成都好大啊!”“食堂会有牛肉和酥油茶吗?”“到新学校可以看世界杯了。”“图书馆肯定有很多书吧!”看着车窗外热闹美丽的都市,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旅途的疲惫已被满心的期待和好奇取代。

  面对同学们的疑问,来自八一聚源高级中学高三一班的志愿者郑有才耐心地回答着大家。“我们的学校很大很漂亮,有很先进的实验楼、还有专门的食堂、学生公寓……”“可以踢足球吗?”“我想打篮球!”未等郑有才介绍完,几个男同学又抢先问了起来,“当然,学校不仅有室内体育馆,还有室外体育场,足球、篮球、羽毛球都有场地。”

  “我来教大家说四川话吧。”郑有才又开始当起了方言家教。“巴适,是最经典的四川话,意思是舒服、安逸。”可以学习地道的四川方言,同学们都非常积极,跃跃欲试。“巴适,我很巴适,你很巴适,成都也很巴适。” 尕松求占的一番话引得全车同学大笑起来。

  学校比家里漂亮多了

  12∶30,整理好寝室的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排好队伍依次走进食堂。土豆牛肉、清炒白菜,再加上一个苹果,简单的午饭却是经过精心地配置。据都江堰市教育局勤工俭学科科长岳卡波介绍,为了配合玉树藏族自治州学生的饮食风俗和习惯,教育局制定专门菜谱并由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审定后实施配餐。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岳卡波说。

  走进宿舍,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初二学生才仁拉尕发现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崭新的床上用品,洗漱用的脸盆、毛巾、牙膏牙刷、香皂等一应俱全,甚至连蚊帐、热水瓶都准备好了。据介绍,都江堰为孩子们准备的床上用品还是两套,以备换洗,还会为孩子们专门制作校服。才仁拉尕拉开宿舍的卫生间看了看:“太好了,什么都准备好了!学校就像家里一样——但比家里漂亮多了!”本报记者 周波 摄影 杨永赤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