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表现共识,而非形成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05:42  大众网-大众日报

  □ 陶短房

  以前的媒体喜欢在一次重要会议落幕时,使用“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样的总结词,那么,刚刚在加拿大结束的G20峰会,究竟是团结的、还是胜利的?从纸面上看,本届峰会似乎既团结又不团结,既胜利又没胜利。

  说团结,是指峰会未如某些人会前悲观预期的那样,围绕人民币汇率、银行税、金融监管或退出机制,发生针锋相对、至闭幕不能了结的争吵,会议拿出了共同文件,就上述种种棘手问题,给了一个虽不是最终答案,却勉强可算是“一致答复”的东西。

  说不团结,是指尽管会议顺顺当当开完了(这是指场内,未涉及场外的示威),但各方在重大问题,诸如是该继续刺激经济还是重在削减赤字,是否该向金融业征额外银行税等,立场并未比会前更接近,共同文件只是将20 个国家间的共同点用最大公约数勾勒出来,而将彼此间的分歧以最小公倍数予以稀释,留待日后慢慢解决。

  说胜利,当然是指会议拿出了不少账面上的成果,如各国一致同意须削减赤字,主要发达国家更拟在2013年前削减赤字一半;如各国一致同意,不能对经济复苏抱过多乐观情绪,实施退出机制应该谨慎;各国都同意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许诺加大对不发达国家援助,都同意建立全球金融监管体系,以避免重蹈金融危机覆辙,等等。

  说没胜利,则是因为上述这一系列成果都是所谓“君子协定”,完全建立在各国自愿的基础上,并无任何约束力,从此前几届峰会后的情况可知,这样的“君子协定”效果并不理想,如伦敦峰会“打击贸易保护主义”言犹在耳,各国的贸易壁垒就已经越垒越高。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各方都意识到必须达成共识,但在某些重要方面又离共识相距甚远。

  在退出机制和赤字问题上,美、中等国复苏进程较快,而刺激计划规模较大,对于他们而言,恢复已不是很大问题,如何巩固既得成果、避免经济二次探底,才是重中之重,因此不论奥巴马总统还是胡锦涛主席,谈及退出机制时都言辞谨慎。与此相反,被希腊债务危机搞得焦头烂额的欧洲国家,则希望在步入恢复快车道前,先挖掉债务危机这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

  银行税问题同样如此。苦于赤字问题的国家,如欧美各国愿意征收,以便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同时对金融业进行更有效调控,而新兴国家和加拿大等金融业保持平稳的发达国家则不以为然,因为此举将令银行收益下降,从而抑制经济回升的势头。

  最终峰会以这种大处团结、细节各自表述,战略上胜利而具体问题保留各国自主权的办法,较为圆满地落幕,并把棘手的问题留给下一届韩国峰会,留给会后的国际间协调和接触,这对于各国经济而言或许有些隔靴搔痒,却有助于维系G20这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沟通的平台。

  说到底,为期一天的峰会只适合表现共识,而并不适合形成共识,正因如此,G20 各国才会满足于一份面面俱到、却并无约束力的共同文件,至于文件背后,各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相距甚远的立场,就只能留待慢慢协调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解决自然也非一日峰会所能承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