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巍巍大堤作证

  浊浪排空,惊涛拍岸!

  雨,从6月中旬下到下旬;水,从34米涨到38米多。受持续性暴雨影响,湘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大洪水。

  湘江汛情告急!长沙的防汛应急响应从三级上升到二级,再从二级升为一级!湘江两岸,浏阳河畔,捞刀河边,十万干群协力同心,终于顶住了一波又一波洪水的袭击。巍巍湘江大堤,岿然不动!

  未雨绸缪

  雨不停下!入汛以来最强的一轮降雨从6月12日开始,横扫湖南全境。然而,有着多年抗洪经验的长沙,早在几个月前就做好了防大汛的准备。

  早在今年2月初,天心区就要求各防汛责任单位认真落实防汛责任,细化落实到堤坝、内渍、强降雨处置等各个方面。特别对新开铺地区新增的5处涵闸和2公里堤身的看守、防护问题进行了明确,确保新建水利设施度汛安全。该区还储存了充足的抗洪物资,其中包括砂石1万吨,块石2000吨,彩条布7万平方米,编织袋6万条等;全区还安排防汛抢险专业队员200名,民兵抗洪抢险突击营队员300人,随时防备洪峰来袭。

  芙蓉区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集中之地,其中的浏阳河长善垸大堤保护着堤内15平方公里、近30万人口,是芙蓉区防汛的重中之重。早在今年开春之际,芙蓉区就对防汛形势作了充分的分析和研判,提前做好防汛人力和物力准备,在这一轮洪水到来之前,又进行了全面调度,做好了巡防和抢险的准备。

  暴雨来袭,各区县纷纷打响了防汛抗洪的战斗。

  6月19日晚浏阳市普降大到暴雨。6月20日凌晨1时30分,浏阳紧急召开防汛会商会议,安排布置防汛工作,该市81个省级山洪灾害防御重点村启用了报警设施,并将铜锣、口哨等分发到专人手中。市委副书记谢树林等多次到浏阳市督察指导防汛抢险工作,并要求浏阳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值守,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为有效应对新一轮强降雨过程,宁乡县抽调了18名技术人员到9个地质灾害易发乡镇驻点督查指导。同时9个乡镇对地质灾害易发的81个村派驻联村干部进行驻点联系。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和煤炭沉陷区的危险户,进行紧急撤离避险工作,并建立24小时守点值班制度。县气象局和县防办通过短信平台,将雨情预报及时发到所有防汛责任人员,并把暴雨预报信息扩大至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户主。

  为了迎战高位洪峰,长沙县设立防汛特护期。全县暂停所有会议和活动,所有县级领导到联系乡镇靠前指挥;所有县直部门参与联系乡镇的防汛工作;所有乡镇领导和班子成员要到岗到位,坐镇指挥。全县所有干部职工一律取消休假,全县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整装待命。

  为了迎战高位洪峰,市领导余合泉、董学生、谢建辉、袁观清、范小新、张湘涛、张迎龙、陈泽珲、胡伏安、易佳良、虢正贵、程水泉等马不停蹄,日夜在第一线指挥抗洪。

  严防死守

  湘江两岸,十万干群,严防死守!

  面对高位洪峰,长沙市沿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等河流的大堤上,防汛队伍每隔50米就设一个岗哨,多组人轮换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支起了有防汛标志的帐篷,佩戴红袖章巡查险情,险工险段、涵洞闸门,甚至连部分水井都有专人巡查、看守。

  靳江河北堤是岳麓区岳麓街道的管辖范围,街道和居委会干部已连续在河堤上守护了多日。25日凌晨2时30分,记者驱车来到这里时,碰到了正在此坐镇指挥的岳麓街道办事处主任张胜良,他的双眼已熬得通红。张胜良告诉记者,岳麓街道守护的大堤有4公里长,每50米安排两人巡查,实行“三班倒”巡查制。记者在大堤下遇到正在巡查的黄鹤村村民杨志仁。“我们每天提前一个小时接班,还要签名。”杨志仁说,虽然巡查很辛苦,但为了大堤和大家的安全,付出是值得的。

  望城县有一线防洪大堤164.3公里,500亩以上堤垸22个,其中万亩以上堤垸8个,中型水库49座,是长沙防汛的主战场之一。其中,大众垸是湖南十大必保堤垸之一。“水乡靖港面临着巨大的防汛压力,如果没有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忘我的参与,防汛工作不可能有这么顺利。”靖港镇副镇长、防汛常务副指挥谭建刚深有感触地说。

  “要拆屋就拆屋,保全大局重要,一切以大家的利益为重!”这样一句出自普通农妇口中的话,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6月25日,望城县靖港镇金星村村民刘新利家的屋后出现了渗水现象,不到20分钟,大量的泥水喷涌而出,地面沉陷,房屋破损。这一段湘江大堤的责任人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华,没来得及吃一口饭便带领防汛队员迅速赶到管涌现场,并及时向上级通报情况,调来救灾物资,部署救灾工作,村民们也纷纷自发出动,与100名民兵预备役战士一起,在专家的统一指导下,有序抢险救灾。经过五个多小时抢险,用了近300吨砂卵石,险情总算被控制。这次管涌,是望城县目前发现的最大险情,如果稍微晚点处理,小险就会变成大险。

  渗漏,管涌……在雨水长时间浸泡下,河堤险情不断出现。25日中午,位于长沙县安沙镇的捞刀河水塘垸一废弃砂场突现管涌险情。如果不能及时处置,这个万亩大垸将毁于一旦,4000余村民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长沙县和安沙镇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安沙镇也立即调集应急小分队和镇村干部及村民300余人,动用自卸车、挖掘机进行抢险。经过大家的努力,只花了1小时,在13时30分左右就基本排除了管涌隐患。

  25日凌晨。天色未亮,已经在雨花区黎托乡合丰垸上奋战了数日的人们向黎托水文站集结,在离武广高铁长沙客运站不到1000米的浏阳河大堤上发现2处管涌险情。由于该段堤坝离武广高铁及高铁长沙南站近在咫尺,是雨花区防汛抗洪的重中之重。加上武广片区水系不畅、排渍不通以及浏阳河大堤全线施工,且水文站附近的约400米长的浏阳河堤坝尚未进行压浸平台加固,隐患较多。险情发生后,4台挖掘机、10台运输车、3000土石方、100余吨鹅卵石被迅速调集到了现场。第一时间赶到的100多人的抗洪抢险应急小分队一边组织人员用编织袋填装卵石,一边组织人拆除阻碍抢险施工的水文站外墙。为抢时间,许多人甚至直接用手填装砂石。经过500多名军民6小时的奋战,险情基本排除。

  众志成城

  特大的洪水让长沙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干部群众组织起来,投身到抗洪抢险中去。

  天心区杏花园社区南湖港巷年过半百的张国强,自打南湖港巷发生内涝的一刻,便跑到杏花园社区主动要求参与救灾。为了让大家及时转移财物,老张拿起了喇叭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洪水将南湖港巷大部分房子淹在了水中,张国强顾不上回家吃饭便和街道的巡防队员一起巡逻守夜,以防小偷趁“水”打劫。几天下来,他两只眼睛熬成了“兔子眼”,可他却说:“我扛得住!”

  在抗洪救灾中,党员干部带头,他们成了创先争优的排头兵。

  解雄伟是芙蓉区东岸垸堤委会主任,作为一名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负责人,他时刻把东岸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上。在今年的几轮强降雨过程中,解雄伟合理安排各处排渍泵站开机排渍,腾出蓄水容量,减少了渍涝损失。6月25日下午,东岸垸西龙村四组,距大堤约50米处发生一处冒水险情,解雄伟立即赶赴现场,果断制定了处险方案,迅速组织抢险人员、调集抢险物资,用袋装砂石砌围堰,中间铺卵石压浸反滤,有效地控制了险情。

  新开铺街道石人村女共产党员骆晓莉在湘江长沙段水位持续上涨之际,连续多日24小时守护在湘江防洪大堤新开铺段,组织和带领党员、群众战洪峰、查险情、守大堤,既当好指挥员又当好巡查员。但此时,骆晓莉的父亲因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家中姐妹几人,一位身怀六甲,一位因病在家休养,还有一位尚有一对双胞胎儿女需要照顾。作为唯一有能力有可能照顾父亲的骆晓莉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默默奋战在抗洪一线,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向组织提过半句要求。

  在最危急的时刻,总少不了我们最可爱的人。

  “食不出门、寝不解衣”,这是进入汛期来奋战一线的长沙武警官兵的写照。受强降雨天气影响,湘江流域长沙段长时间在超警戒水位运行,长沙市部分堤垸告急,开福区双湖垸,望城县乌山镇,长沙县黄兴镇、梨镇,天心区大托镇,岳麓区柏家洲和鹅洲发生渗水、管涌等险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险情,上级一声令下,长沙警备区迅速出动官兵700多人和民兵1.5万多人、冲锋舟50余艘、各类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260台,奋战在湘江、浏阳河、捞刀河、沩水大堤一线,处置险情10多处,安全转移群众2820人。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子弟兵;哪里任务最重、最艰巨、最危险,官兵就战斗在哪里。6月25日下午,开福区捞刀河镇双湖垸一涵管破裂,危及附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情就是命令,数百余名现役官兵、民兵和群众一起,运砂石、递沙袋、堵涵洞,连夜奋力抢修。26日6时多,驻长舟桥某部队230余名官兵携带着40余艘舟车也赶来了。约10分钟,一座20多米长的浮桥出现在了河面上。已经奋战了一整夜的军民们一鼓作气,和舟桥部队官兵们一起连起了红色运输长龙,加快速度传递沙袋,经过近20小时的奋战,用了1500吨砂石,彻底堵住了破裂的涵洞。

  “涨水时,防汛准备工作要提高一档,早上一步;退水时,要确保安全,晚撤一步。千万不能在退水时出问题,要确保万无一失。”这是省市领导对长沙防汛的嘱咐。

  “不溃一堤、不淹一垸、不死一人”,这是长沙防汛定下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十余万干部群众的同心协力下,终于实现了。据统计,长沙发生了1000多处险情,由于发现早、处置快,没有酿成大的险情,也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做到了未溃一堤、未淹一垸、未死一人。

  滔滔江水,巍巍大堤。一个个不眠之夜过去了,我们终于送走了洪峰,我们终于缚住了苍龙。那百里长堤可以作证: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科学防汛,就一定能战胜洪魔,夺取胜利!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