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诺似诚非诚作茧自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13:55  金羊网-羊城晚报

  对话

  马诺

  羊城晚报记者 肖执缨 实习生 吴琼

  她,

  一个22岁的

  北京姑娘

  因为一档相亲节目

  因为一句大胆发言

  一夜之间

  名声显赫,家喻户晓

  是舆论价值的偏航

  还是道德伦理的迷茫?

  编者按

  本版今天关注两个女孩。

  一个叫马诺。因为一档“相亲节目”,因为在节目中一些出位的言行,这个22岁的北京姑娘成了“拜金女”的代名词。她的姿色,她的狠话,都成了被关注的理由,话题不断;

  一个叫胡丽花,家境贫寒,是个孤儿,几乎无人知晓。这个13岁的梅州女孩,曾经要拾荒攒学费、一度蜗居于鸡舍,艰难困苦中却始终求学不辍,不怕功课多,只怕没奖状……

  这两个女孩,本来没可比性,但她们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却是共通的———渴望幸福,想过好日子。只是马诺的手法和方式比较“时尚”,浑身上下都是可供开发利用的商业资源,于是引得媒体和围观者一哄而上、津津乐道。而胡丽花小小年纪,什么都没有,所以只能处于原始的自我挣扎状态。

  是媒体价值取向的偏离,还是社会心理的迷失?这两个女孩放在一起,有点光怪陆离,但却投射出一个疑问:谁更值得关注,谁更需要关注?

  今年以来,电视相亲节目忽然蹿红大江南北,“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非诚勿扰”……征婚靓女、求偶帅哥每周轮番上阵尽情表演。婚恋这种十分私密的事情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围观时代”。

  这类相亲节目的形态十分雷同:男嘉宾被“挑选”,节目中的多位女客对男嘉宾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然后决定男人是留下还是滚蛋。为了夺得芳心,男嘉宾要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包括经济实力。

  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中,马诺以一句“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一夜成名,“拜金”这顶帽子被结结实实地扣到她头上。5个月来,她不断“丰富”着越来越负面的形象———“宝马门”之后,又爆出了“退场门”、“粗口门”、“艳照门”、“初夜门”……

  6月16日,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明确规定“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据称这是“封杀”马诺们的标志,但马诺本人却并未因此而寂寞沉沦。她的经纪团队拒绝了大多数媒体的采访要求,因为“没空”。羊城晚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实现了与她本人的对话,但“采访提纲”要事先发给她“审阅”,不少“敏感问题”被她“毙”了。

  如今的马诺在面对媒体时经验丰富,言谈之中几分是肺腑之声、几分又是文过饰非?只有她心里最清楚。

  一心向善

  “我觉得靠一个男人来改变我的生活状态,并不会幸福……理想感情生活就是我老公每天去上班,然后我也去上班,回家之后我就做做饭……我希望家里能养很多狗,还有孩子,然后孩子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和小狗玩,我觉得这种感觉特别幸福,特别和谐。”

  羊城晚报:生活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马诺:我觉得我在生活中挺随意的。以前我做平面模特的时候也是,做每件事情都很用心。比如我今天要拍一个东西,头天晚上就会研究好衣服、动作,我也会看很多资料。我这样做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喜欢我了才会继续用我,我就是靠这种方式生活的。

  羊城晚报:想过靠一个男人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马诺:从来没想过。我觉得靠一个男人来改变我的生活状态,并不会幸福。我真的没有那种傍大款的潜力———我不是那种人,我不会恭维别人。

  羊城晚报:有些人挺同情你,说你其实就是个傻姑娘,有点“缺心眼”,你认同这种评价吗?

  马诺:是有点“缺心眼”,一直到后来人家说宝马什么的,我都还没感觉到人家是在害我。

  羊城晚报:你怎么看待相亲类电视节目和现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毒”的女嘉宾们?

  马诺:我想可能我红了,所以很多人都在模仿。身边的朋友也都对我说,为什么现在的女嘉宾都这样的———说话都那么犀利,那么不给男嘉宾面子?对于这件事,我很抱歉。后来我看了一些节目,看到一些女嘉宾特别过火地说男嘉宾,当时我就觉得真的很想抽那个女嘉宾了。我觉得她太刻意了!我说的很多话,真的只是开玩笑而已。

  羊城晚报:你上职中时,由于家里离学校比较远,于是你住在了城里亲戚家。那时候生活挺苦的,为了挣钱,你到处面试,但有一天面试回到亲戚家却发现,你的行李被亲戚扔在了门口。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马诺:我就哭,一直哭。这件事情也影响了我后来的一些经历,后来我也碰到过有钱的男朋友,但是我接受不了,因为他可能因为自己有钱而非常强势,我觉得拿人的手短。就好像我住在我姐姐家里也是这样,虽然她是我姐姐,但这里的东西始终是她的。我必须拥有自己的东西才不会被别人看不起,才不用看别人的脸色生活。

  羊城晚报:你最憧憬的理想感情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马诺:就是我老公每天去上班,然后我也去上班,回家之后我就做做饭……我希望家里能养很多狗,还有孩子,然后孩子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和小狗玩,我觉得这种感觉特别幸福,特别和谐。

  羊城晚报: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吗?

  马诺:会啊!我也希望有物质生活,但我肯定是靠我自己去得到;我现在没有,我觉得靠我的努力,以后一定会有的,而且我会证明给自己看,我这么想是对的!

  一言之失

  “一群女嘉宾在评选男生,嘻嘻哈哈跟平时聊天似的。‘我还是坐在宝马车里哭吧’这句话其实是网络上的冷笑话。那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我根本就没有侮辱他的意思,可能电视台炒作的时候,就把这个事放大,抓出了一个点给大家看。”

  羊城晚报:当时你说“我还是坐在宝马车里哭吧”,具体语境是什么?

  马诺:一群女嘉宾在评选男生,嘻嘻哈哈跟平时聊天似的……这句话其实是网络上的冷笑话。我根本就没有侮辱他的意思,只是我当时突然想到了那句话,而且也想要拒绝他。我没想到那句话被人放大到了这个意思,其实那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

  可能电视台炒作的时候,就把这个事放大,抓出了一个点给大家看。他们炒作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后来才发现标题党将这句话放到了网上去,还有“拜金女”。

  羊城晚报:有段视频是你录制“越跳越美丽”时盛怒退场,还抽烟骂人索要出场费,事情是怎样的?

  马诺:当时他们找过我两次,我说去不了,当时我在南京录节目,挺忙。后来他们就说,这次如果你不来,以后我们台里的节目你都录不了了。我也挺生气,没理他们,过了差不多一个月,他们又给我打电话叫我去,但换了个男编导,我俩聊得还不错,当时他说要找一个女嘉宾在台上跟我针锋相对……

  羊城晚报:都是事先策划、安排好的?

  马诺:他们是这么跟我说的。因为聊得很好,我就去了。录制之前,主持人和一个女嘉宾就老跟我说,待会儿别人说什么你都不要生气。当时我还没反应过来,说“没关系”说了很多次,然后就到了台上……上台之后,就发现有个女嘉宾一直攻击我,我不知道她前面说的那些话是铺垫……

  羊城晚报:“攻击”你什么?

  马诺:比如问我想不想要房子,后来又派了一个男的送我宝马车钥匙。我当时也没多想,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在节目里送宝马车给你。

  那个女嘉宾就攻击我,但我在台上也没法讲。我真的不知道她为什么要那么攻击我。我根本就不认识她,我也没有暴怒退场,而是他们中间换景的时候我去了休息室。我发现有一个男的一直在偷偷跟拍我。那个男编导晚上过来看我,他说那个女嘉宾可能是太想红了,所以才会这么攻击你。但那个女嘉宾事后跟我说,是台里安排我攻击你的。很快,我就在网上看到了“暴怒退场”的视频。

  羊城晚报:前段时间你在安徽卫视上向全国观众“道歉”,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目的?

  马诺:那段时间我压力特别大,好像出了很多状况。我就想跟别人解释我不是这样的,后来我发现没用,因为第二天就有媒体发稿了———“马诺说道歉,网友说假惺惺”!唉,媒体真可以啊,我觉得。

  一夜成名

  “这件事是电视台炒出来的,触犯社会底线的不是我,而是那些媒体。如果他们真的觉得我的言行触碰了道德底线,觉得不正常的话,他们播出前为什么不剪掉?所以我觉得,挑战公共道德观的不是我。反而是他们曲解我的意思,并把这个意思无限放大。”

  看上去“抗击打能力”很强的马诺,后来遇到了一个“克星”。这个叫骆磊的男嘉宾抛出了“插头论”,他说:“如果买100个插座都不亮的话,那其实是插头的问题。”他“带着替天行道的社会使命感”,对马诺说:“你应该让出这个位置,让那些更加真诚的女孩子来寻找她们的另一半。你应该去选美,不要说在宝马车里流眼泪,你就是在保时捷里流鼻涕都是可以的。”马诺至此哽咽退出“非诚勿扰”,但没有退出舞台,“一夜成名”的她趁热打铁签了经纪公司练唱歌、排话剧。她要做艺人了。

  羊城晚报:广电总局发文后,你有没有突然闲下来?

  马诺:还好吧,我没闲下来。接受你的采访还是专门抽了个空档呢。

  羊城晚报:感觉到自己“成名”后的变化了吗?

  马诺:没什么特大的变化,我本来就是闲不住的人,自己的事还挺多的,但也没有特别给自己找事。

  羊城晚报:现在在车上在路上会被人认出来吗?

  马诺:会被人认出来,还挺不好意思的。也会觉得自己红了。其实我不是怕人家认出来,但就是会有一点不好意思。

  羊城晚报:你正在排的话剧《关于她的你的和我的》,在里面演个什么角色?

  马诺:我演一个为了爱情付出了很多,但有一点任性的女孩。是制作方来找我的。

  羊城晚报:听说新版的《还珠格格》也找你加盟了?

  马诺:没有,这个应该是炒作吧。所以你看,炒了我还不知道。

  羊城晚报:你总是和“拜金”、“毒舌”这类标签捆绑在一起,有没有想过为自己“消毒”?

  马诺:因为我说的那句话一直被好多人炒作,人都是爱看热闹的嘛,他们主要是想为自己谋求利益。

  媒体的力量是很大的。我不可能跟每个人解释我说那句话不是这个意思,但我跟媒体解释的时候,他们又不会写我正面的东西,我的解释也就没有用,无能为力。

  羊城晚报:有人说,马诺的一系列事件已经触及了传统道德底线,你怎么看待这种评论?

  马诺:这件事是电视台炒出来的,触犯社会底线的不是我,而是那些媒体。如果他们真的觉得我的言行触碰了道德底线,觉得不正常的话,他们播出前为什么不剪掉?所以我觉得,挑战公共道德观的不是我。反而是他们曲解我的意思,并把这个意思无限放大。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