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K粉老大“悄悄”落网体现人性执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15:10  新民晚报

  秦楚

  陆某是藏身上海的一个K粉批发商,他还在广东开了一家“制毒工厂”,尽管他十分狡猾、居无定所,几乎不用真实姓名,但市公安局缉毒处会同徐汇公安分局刑侦缉毒队,日前还是在学生家长会上找到了他,破获了今年以来最大一起毒品案。抓他的那一刻,考虑到直接抓捕可能会影响陆某儿子今后的就学,侦查员便找借口将陆某叫出教室,在学校偏僻处逮捕了他。(见本报昨日法治视窗版)

  人性化的执法非但无损于法律的威信,我们还由此看到了法律展现出的温暖的一面。陆某涉嫌制毒贩毒,他用毒品毒害别人的身体,破坏他人的家庭,让无数的孩子无家可归,丧亲失恃。但警察抓他时,为了他的孩子,依然选择了人性执法,这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温情,更看到了任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执法正义性。

  执法为民,是执法正义性的来源,也是执法者应当坚守的宗旨。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现实生活中不乏像这样的人性执法,但也有一些违背执法公正的事,影响到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和形象。甚至因为司法的不公,影响到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由此很容易联想到的是“躲猫猫”“俯卧撑”“睡觉死”“冲凉死”等一系列恶性事件,以及河南赵作海案、广西王子发等公民被冤关多年的事件,都使政法机关的形象蒙羞,暴露出司法机关执法理念的落后,同时在呼唤着执法的人性化。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政法机关的执法能力,集中体现在执法公信力上;执法公信力来源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诚然,执法人员不能深怀爱民之心,就很难做到处处执法为民,以法惠民。

  河南将释放赵作海的那天,定为“错案警示日”,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安部和司法部等此前也联合发布了《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在制度上杜绝类似悲剧再次上演。当下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交错纷杂,社会矛盾的敏感性、牵连性、对抗性明显增强。执法人员只有本着为人民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执法和司法的各个环节,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心系民众,心底无私,想着执法的本意,转变执法理念,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公正,才能逐步修复和重树执法公信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