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立“厦门模式” 让别人学去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17:50  厦门网-厦门晚报

  

建立“厦门模式”让别人学去吧

  ■路面上随意划的停车位,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不规范利用。朱俊博 摄

  记者 朱俊博 郑超

  一套破解停车难的成熟体系,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刘忠全已经酝酿了许久。

  曾几何时,他对停车难题的看法,和大多数人一样:全市30万辆车,12万个停车位,这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没有足够车位,怎能不违法停车?作为一支专业队伍的领头人之一,他醉心于破解停车难课题的研究,在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关键。

  刘忠全一针见血地指出:厦门停车难的症结,并不是现有停车位的不足,而是管理体制上的缺失,停车难只是区域性的。而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依靠停车位的产生,而是在于如何提高现有停车资源的利用率。

  他用一组数据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范》,机动车每个停车位的存车量以一天周转3-7次计算,厦门12万个停车位完全可以满足60万车次以上的停车需求。

  刘忠全认为,目前没有一个城市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供厦门借鉴,厦门要走自己的路。“将所有停车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依靠市场经济的商业化运作机制,让停车资源得到最合理的运用,就能够满足市民停车的需求。”

  他觉得,如果这套管理体系成功,将成为其他城市借鉴的管理模式。

  【规划篇】

  目前全市的停车资源,有的供不应求,有的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像禾祥西路,停车位非常紧缺,一个车位卖到五六十万元;而一些大厦、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偌大的地方却只停放着寥寥几辆车。这说明,目前停车的资源非常散乱,存在着不合理设置的情况。

  刘忠全认为,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全市范围内搞统一规划。要摸清现有的停车资源和区域性停车需求的分布,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吸收、整合各种来源的停车资源。

  规划一:

  市场机制引导停车位建设

  前埔南小学地下停车场已经出现尴尬了,投资2200万却只停26部车。如今,嘉禾公园地下停车库正在建设,将解决600个停车位,投资了上亿元,有人担心:除了去中山医院,谁愿意把车停在那里?

  修建停车库、停车楼,不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都是还补历史欠账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投资大,受土地等客观条件制约,短期内无法大量建设。即使在一些区域考虑停车楼,也应该是在其他方式都没有办法解决的情况下才建。

  早期建设的一些商业区和小区,确实存在车没地方停的困境。这时,如果有人愿意提供土地资源,建设停车位,就应该让他们受益。“谁拥有停车资源,谁就将获得利益。谁的停车资源在越紧缺的位置,谁就将获得越大的经济利益。”

  比如说,在中山路,如果一个停车位的收入,相当于一个沿街店面的收入。那么,就会有人选择把土地资源设置成停车位投资。交管部门再对停车位的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批,之后将这些停车位纳入统一管理。

  规划二:

  开发社会公共停车资源

  现有的停车资源,个人和单位集体占了大多数。但是,这些停车资源,闲置或者半闲置,占了相当比例。

  有些人买停车位是为了投资,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车停放。一些楼盘,开发商为了把停车位卖出去,宁可闲置也不出租,还有一些停车位,因为各种原因,长期闲置。如果能够把这些停车位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是增加停车位供给的重要渠道。但是,必须用通过市场化运作。

  比如,个人停车位用来投资经营时,需要一大笔的管理费用。假设个人有一个停车位需要24小时管理,至少得雇3名工人,一人一个月1500元,管理费就花了4500元。如果有一个专门负责全市停车资源管理的企业,个人把停车位交给企业管理,企业把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给个人。个人减少了管理成本,只要比例合适,保证赚钱,其手上的停车资源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企业,产生“虹吸效应”。如此一来,企业也能够保证收益。

  当然,这有一个公平的前提,就是收费系统要“铁面无私”,不论谁的车,只要停进来都必须收费。这样才能消除车位投资者关于收益的疑虑。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停车资源,将专用停车位转化成为公用停车位,能有效缓解停车的供需矛盾。

  规划三:

  先车库后道路规划停车位

  停车资源还有一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比如,路面停车位。道路属于公共资源,是政府代表全民进行管理,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建设的。只有用足了非占道停车位资源,才能够考虑规划建设公共停车位。

  目前,由于制度管理的缺失,公共停车资源盲目开发,路面上到处可见划上白线的停车位。瑞景公园边上的一些道路上,这种情况特别严重。路面上到处是停放的车辆,影响居民通行。

  现在,除了交警、城管,居委会、企业、商户都在划车位,导致了路面上停车的混乱。刘忠全觉得,对于这些停车位的规划,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来规范。

  统一规划后,才有办法统一管理。特别是对于停车位建立的规划,一定要结合动态交通流,进行科学评审,以不影响交通为最高原则。否则,规划了停车位,却影响到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管理篇】

  地下停车场建了,但车主不愿停。有人建议,重罚路面停车,把车赶下去。

  刘忠全认为,不是他们不想罚,而是目前这样的状况,他们不忍罚,罚了老百姓不服,会有怨言。首先,重罚的直接获利者是地下停车场的投资者与管理者,自然有人会怀疑,执法者与经营者之间会不会达成某种默契,而产生猫腻。更重要的是,因为小区的情况不同,没有地下车库的车可以免费停在路面上,而有地下车库的就要求他一定要花钱停下去,不然就罚,市民自然觉得不公平。

  前埔南区的例子,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统一的规划,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等于是空谈。统一管理可以保证管理方法、管理队伍、管理制度上的高度一致,降低管理成本。管理企业获利了,管理自然也就跟上。收费透明、标准了,停车也就自然有序,统一规划起来的停车资源,才能够实现有效地合理配置。

  管理一:

  树立停车收费的观念

  在管理上,要建立全局性的统一收费标准。通过一些条文,将这些标准放在公共视线的范围内。让市民明白,车子停在哪,停多久,就该交多少钱。这些不是个人胡乱喊价,而是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市民才不会有怨言。

  停车时,想找个免费的停车位,是多数人普遍存在的心理。为此,一些免费停车路段,违法停车严重,交通拥堵不堪。

  刘忠全觉得,要让市民树立停车是一种消费活动的观念。路面资源是全民的,停车占用了公共资源,收费是理所当然的,对那些没有车子的市民来说,才会公平。

  管理二:

  用经济杠杆对车位再分配

  统一规划起来的停车位,通过经济杠杆,能够得到有效的分配,使停车资源实现最大的使用率。

  在一些商圈,重要路段,车辆扎堆,影响交通。而附近很可能闲置一些车位。如果对这些地方的停车状况,进行科学分析,订立一个相对较高的收费标准,能够对这些地方的车辆进行分流,缓解停车压力。

  高峰期的收费高于低峰期的收费、中心城区的收费要高于边缘区的收费、地面停车收费高于地下停车收费。通过收费高低标准的不同,车辆合理地分布到各个停车场所,停车也就变得井然有序。

  管理三:

  建立人工管理队伍

  管理企业的收益,在扣除管理费用和车位提供者的收益外,应该专款专用,将部分资金回归于道路交通管理建设。

  管理企业建立的管理队伍,应该挂靠在交通管理部门统一使用,成为道路交通管制的辅助力量。目前厦门交警队伍只有600多人,岛内一名民警要负责4.6公里的路段。企业的管理队伍能够解决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对乱停车的现象进行劝导,还可以配合交警对全市范围内的违法停车,进行执法性管理。

  打击了违法停车,管理企业才能更大地收益,交通状况也会往良性发展。

  记者互动邮箱(来信请附上联系电话):wbnews@139.com

  【见解】

  乱停车

  不是素质的问题

  许多人把乱停车现象,归咎于市民素质低。刘忠全觉得,所有的素质来源于政府的管理机制。比如很多人到了香港,就不会吐痰,乱抽烟,这来源于香港现有的管理理念对于人们的制约。

  停车的道理也是这样。一个完善的体系,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的落实,就能够对市民的停车行为产生制约。而且,这也是一件全民受益的事。

  编后

  近日,本报“破解停车难”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积极来电提出建议,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比如,有的市民建议厦门可借鉴香港的做法,多设一些路面收费的停车位,以规范路面乱停车现象。而针对停车位闲置问题,也有市民建议,停车位作为公共配套,政府在土地出让时就应规划好,产权归政府所有,然后像路面停车位一样,委派企业统一管理,以充分利用这些停车资源。

  当然,解决停车难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报的系列报道,希望能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这一难题的再度关注,在不断尝试一些新做法的同时,最好能促成相关政策出台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