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只鸭的品牌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05:26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吴华清 张爱虎 实习生王悦生

  品牌成长之路,一种是靠自身不断积淀,累积品牌知名度;一种则是企业实力增强后,以品牌输出实现品牌扩张。

  汉口精武走的是前一条路。从手工小作坊转向工业化、标准化大生产,从小买卖到成功对接大市场,从借助现代媒介传播品牌到凭借品牌整合产业资源,这是一条食品加工业品牌成长的公共线路,是条可复制、可借鉴的线路。

  食品连着千万家,而要真正为亿万消费者所接纳,首要的一条是品牌。擦亮品牌,对于食品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食品意味着质量、安全、口味甚至品位。

  来自省农业厅产业化处的资料显示,我省食品加工业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仅10多个,在全国的影响力有限。

  业内分析,有企业家品牌意识不强、宣传不够的原因,也有品牌运作不到位、扶持政策不配套、品牌管理混乱的原因等等。提高品牌含金量、扩大品牌知名度、形成更多的本土品牌,我省食品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团火红外包装的汉口精武鸭脖子,如今红遍全国近200个中等城市的3000多家大型超市,成为消费者居家旅行的常备食物。

  品牌从无到有,影响力从小到大,知名度从低到高,汉口精武的巨变,仅仅发生在六七年间。

  汉口精武的前身,仅是蜗居汉口精武街的一个小熟食作坊。

  湖北名牌产品、湖北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近年来,汉口精武一年一大步,在市场风云中,步履矫健。

  从蛹化蝶的美丽蜕变,汉口精武如何完成?“关键的第一步,是走出小作坊,迈向工业化大生产。”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公司董事长涂国华说。

  2003年,公司抓住食品行业提档升级的机遇,转向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

  这次转型,汉口精武的产品得以大规模进入市场。2005年,工厂投产,当年完成销售额5000多万元,是原来小作坊的数十倍。

  这次转型,还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为全国同类企业中,仅此一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品供不应求。加之当时超市正处于发展期,亟须有实力的加工龙头企业作支撑,进驻门槛低,货款可每周或半月结清,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

  电影《生活秀》的上映,给汉口精武带来意外的传播效应。2005年底,公司顺势借东风,与主演陶红签约,请她做产品代言人。

  8000万元攀至10亿多元,公司销售额上升曲线的优美,证实了名人效应的威力。

  随着名气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汉口精武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省内行业领头羊的跨越。2008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多次前往走访考察。随后,以汉口精武为主体的我省“亿只鸭”工程启动。从去年起,汉口精武扛起整合产业链条、带动万余农户致富的重任。今年5月,公司在崇阳县投资兴建的5000万只屠宰鸭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此为标志,汉口精武鸭航母正式起航。

  省领导关心汉口精武的成长,更关注精武鸭脖的品牌效应。

  湖北是个品牌弱省,在食品产业领域显得格外弱势。刚刚公布的“2009中国500最有价值品牌”,全国24个食品品牌上榜,我省周边省份均有企业上榜,我省没有。这已是我省连续6年无上榜企业。

  其实,我省招商引资企业中,并不缺乏中粮、双汇、雨润等大企业,各大超市更是摆满了这些引进企业的名牌产品。而有业内人士提醒:在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咄咄逼人的品牌输出态势中,“鱼米之乡”的湖北大有沦为廉价原料输出地的危险。

  面对生存挑战,较早放开进入市场的畜牧产业,终于回过神来。4月27日,我省在随州召开全省畜牧产业化会议,重点研究本土品牌创建课题。会上,我省首次明确提出,重点扶持本土企业做强做大,力争打造2个到3个国内知名本土品牌,并呼吁各地政府对本土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的发展机会。

  明白短板所在,有了成功的标杆作参照,湖北食品产业的品牌成长正酝酿加速。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