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制度的“篱笆”须扎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05:26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陶忠辉 通讯员袁悦 韩华平

  17位局长的“头疼病”

  “如何准确核查家庭收入,是困扰我们当前工作的最大难题。”6月8日,全省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督办会在恩施州召开,17个市州分管低保工作的民政局副局长诉苦。

  低保对象的界定以家庭收入为标准,但因劳动者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多元化,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家庭隐性收入难以完全核清。民政部门只能通过个人申报、入户调查、信函索证、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等方法来核定。

  而这些只能依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人员,但基层人员因种种原因变动频繁,使得相关信息不断流失。

  信息沟通不畅、资源得不到整合也是当前低保中的一个大问题。据相关规定,低保户有义务主动、及时和如实向街道(乡镇)或社区(村)申报其收入现状。但怎样确保低保户如实申报,目前尚缺可靠的技术手段和可操作的惩罚手段。

  一位副局长无奈地说,有的企业把矛盾推给民政部门。一位有工作的年轻人申请低保,说家庭人均月收入只有500多元,民政部门要求其开收入证明。没几天,他果然拿着盖有单位公章的500元工资单过来。民政部门到所在单位调查,单位却拒不接待。

  更令民政部门苦不堪言的是,低保成了一些地方官员维护稳定的“杀手锏”。一些官员在访贫问苦或面对一些“上访户”时,动辄就要求民政部门将其纳入低保,一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就这样被低保了。

  此次全省清退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各类特殊人数达32881人,涉及农村五保对象、失地农民、城市“三无”对象、军转干部、集体企业职工、治安安保人员、下乡知青、援疆支边人员等。

  扎紧制度的“篱笆”

  “温情低保”频频遭遇“李鬼”染指,无异于是对有限生存资源的掠夺,是与困难群众抢饭吃,是腐蚀我们救助机制的一颗“毒瘤”。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学专家邓大松称,如何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低保申请、审批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避免“漏保”、“错保”、“骗保”和暗箱操作,成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他建议,不应将低保补助与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简单捆绑,对低收入群体还要适当地进行细分,科学设计低保补助与扶助项目,让低保在发挥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功能时更加“有的放矢”。

  此外,应该建立一个社会救助管理系统,把民政、社保、劳动就业、房管、工商、金融、统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链接,以信息资源共享、互递的方式获取社会救助对象的全方位信息,增强对低保者的动态管理,构建一张权威的低保人群信息网,从而把有限的低保资金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身上。

  有专家指出,在当前体制下,要使低保申请更加公正、透明,还必须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创新来设立“高压线”、“防火墙”——诸如将目前实行的户籍属地化管理改为居住地管理,便于有关部门和周围群众监督;诸如赋予低保审查部门对低保申请户的银行账户进行审查或委托审查的权利;诸如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将目前发放现金的方式改为以发放生活必需品为主、现金为辅,等等。如此标本兼治,方能确保低保工程的公益性和纯洁性。

  专家们还一致呼吁,我国虽已初步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但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尚未形成,应加快相关立法工作,让社会救助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