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主义掏空了“国学”固本的土壤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09:11  国际在线

  尽管近年来,民间掀起一股国学热,但钱文忠教授却对传统文化的现状表示悲观。钱文忠说,现如今,国学已经成了消费对象,“当传统文化被当成一种工具,毫无限制的运用是很可怕的”。(6月29日《扬子晚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国学热”,官方、民间,专家、学者齐齐上阵,仿佛一夜之间,国学复兴的时刻到来了。但是,其中隐藏着一种可怕的倾向:以利益来衡量国学,以商业和功利的逻辑来推动国学。正如钱文忠先生所说:“国学成了消费对象”。

  君不见,一些具有经济头脑的人和机构,往往把“国学热”当成发财的契机和获取丰厚利润的商机。不少高校大办国学班,民间机构也喜欢大办“读经”私塾,其中相当一部分机构和人士无疑是冲着“利”去的,不然,何来许多“国学班”纷纷把学员定位于老板、总裁,平均一天的学费可以高达千元以上?这是在普及国学还是在以国学的名义发财呢?此外,不少地方往往打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号,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实,也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这些现象尽管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学热,但正如有关人士批评的那样:在这出剧里,文化不过是一个连配角都算不上,但又必不可少的道具,经济利益才是真正的主角。在类似事例中,“把国学当成消费品”往往是明显的行事特征之一。

  对于国学成了大众的娱乐,成了发财的产业和富人的“装饰品”等浮躁现象,社会需要进行反思和纠偏,否则,在国学看似繁荣的背后,实则被掏空了其固本的土壤。因此,“国学已经成了消费对象”不仅仅是个文化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学命题。(朱四倍)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