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德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10:07  东方早报

  在多数人的观念里,德国人的性格以严谨和倔强著称。但如果严谨而倔强的德国人万一犯了错,那他会如何反应呢?

  有个小故事很生动地说明德国人的纠错精神。如果在大街上丢了一元钱,一个英国人会耸耸肩膀,埋怨下天气然后很绅士地前行;一个美国人会嚼着口香糖给警察打个电话,留下联系方式后扬长而去;一个日本人会回家后反复检讨,懊悔不已。而一个德国人则会马上在丢失区域画上100个方格,标好坐标,然后用放大镜一格格地仔细找寻。

  最近,德国人又用放大镜仔细剖析了一个重要问题。德国绿党属下的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在6月中旬公布了一项针对德国媒体2008年有关中国报道的独立调查报告。报告清晰指出,德国媒体在2008年间关于中国的大部分报道都是很有问题的。

  很多人都对2008年德国媒体的反华报道记忆犹新。当时在奥运和西藏问题的引子下,德国绝大多数媒体在极短时间内掀起了一股抹黑中国的报道浪潮。事实被扭曲,画面被滥用,充斥媒体的都是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严重误导了德国民众。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份报告对德国最重要的七个媒体在2008年间有关中国的报道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当时所有关于中国的8700多篇报道中,有一半以上的报道包含“偏见”和“误解”,很多报道对中国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尊重,不负责任地传播固有的成见。

  此外,这些报道有明显的选择性倾向。对有关中国的社会进步、教育或科技发展等方面几乎没有一篇严肃的报道,而这些方面对全面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极为重要。与之相反,这些报道大量集中于西藏问题、台湾问题或者人权情况等,并且在行文中用“支持失败国家”、“破坏全球环境”、“生产便宜货”等词汇有意无意地误导读者,贬低中国的形象。

  德国号称公正公平的新闻媒体为何会这样?调查报告把这些不实报道的原因归结为外国记者在中国不自由的采访环境。因为缺乏一线信息,大部分媒体新闻就只能依靠二手资料甚至“闭门造车”,当然就会有偏见。出于这样的逻辑,报告最后建议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德国媒体在报道中增用有中国背景的编辑,或者培训德国记者加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另外一个是呼吁中国相关部门在和外国记者打交道时增加新闻透明度,以避免误解。

  很明显,这份报道对原因的剖析带有明显的德国立场。德国人再愿意纠错,也很难反省到自己性格中傲慢固执的一面。

  导致不实报道的根本原因有三个。首先,德国媒体看中国时多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偏见。因为两德统一后德国媒体对民主德国的彻底“抹黑”,他们在看中国时会随意扣帽子,而不是深入了解和探讨中国的具体问题。其次,德国媒体在面对中国崛起时有种酸葡萄心态,这种“吃醋”的心态也会影响媒体精英们判断问题的角度和看法,导致只报道问题而忽略成就。最后,德国缺乏真正了解中国的媒体精英,与大量的美国专家、欧盟专家以及俄罗斯专家相比,德国媒体中真正懂得东方文化的人屈指可数,自然容易导致偏见。

  虽然这份调查报告对原因的分析有待商榷,但从另一方面看,德国人这种勇于调查纠错的务实精神很值得学习。面对同样的问题,德国作为犯错方主动承担了调查分析的责任,在一年多的调查过程中处处体现其严谨精密的民族性格。反过来看,在不实报道事件中,中国作为一定程度上的受害者,是不是应该进行更科学严格的问题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我们相关的公共外交策略呢?

  此外,这种反省纠错的社会文化也很值得借鉴。2008年德国媒体对中国进行大量不实报道之后,其社会内部马上就会有一股独立的力量仔细分析问题,寻找根源,推荐解决方案。抛去分析过程和结果不说,这种社会内部批评自省的能力是一个成熟发达社会的重要特征。

  这件事情充分反映了德国人事事较真的性格。比如为了找出问题根源,这份调查报告分析了8700多篇相关报道,确实是严谨至极。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德国人没有过多地从自身寻找原因,反省还不够彻底。当然了,这或许反映了德国人性格中傲慢倔强的另一面。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