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讯:南疆“伊玛目”的女儿为何执意去广东(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19:03  中国新闻网

  

通讯:南疆“伊玛目”的女儿为何执意去广东(图)
新疆喀什维族女孩回忆外出务工经历。侯宇 摄

  中新社喀什6月30日电 题:南疆“伊玛目”的女儿为何执意去广东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邓敏

  传统观念里,成年后的维吾尔姑娘不该出远门抛头露面去打工。

  新疆喀什疏附县拜西巴格村的伊玛目(在清真寺带领穆斯林礼拜的领拜人)阿卜都克尤木说,3年前高中毕业的阿斯木古丽远走天津打工时,他是在乡长劝解下勉强同意女儿出外去看看。

  不曾想,这个勤奋用心的姑娘在几千公里外变成了最出色的产业工人,评上“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现在她作为家乡疏附县派出的工作人员到东莞照顾100多个打工姑娘。

  6月末,中新社记者在阿斯木古丽家的庭院里拨通她的电话。22岁的阿斯木古丽告诉我们,维吾尔姑娘第一次远离家门,非常辛苦。

  起初,在天津、广东完全陌生的环境,她和家乡姐妹们不会说汉语、想家,无论气候还是生活都不习惯,还有那么多不懂的技术要学;深夜里,宿舍里哭成一片。

  父母年迈体弱,一整年几亩薄田收入仅8000元人民币,还要供养3弟妹读书;这让阿斯木古丽不愿意中途返乡。

  闯过最初的语言、生活、技术难关,阿斯木古丽在天津一家塑胶公司工作2年多,还当上生产部的组长;逐渐地,年轻姑娘们能熟练地使用汉语和汉族工人交流,学会上网、发手机短信,生活也多彩起来。

  在家乡,阿卜都克尤木用女儿汇回的2万元钱加盖了抗地震的砖房,支付儿子女儿的学费,还买了拖拉机、洗衣机和冰箱。他说,这件事要是早一点开始就更好了。

  村庄里有人说不好听的话影响了姑娘们的声誉。县里的就业管理办公室感受到这顾虑,带着父母亲代表和“伊玛目”去内地考察女儿的工作,看她们是否在从事传说中的不正当行业。

  真实情形传回喀什的村庄,对一个个耕地有限、平均年收入三、四千元的家庭影响更大了。村民们还确信,政府派出的清真厨师在工厂独立的厨房用馕坑、家乡带去的锅碗瓢盆给孩子做饭,随队干部驻在工厂里不让孩子受欺负。

  在主麻日礼拜、乡里宗教人士会议上,阿卜都克尤木常对人说女儿电话里谈起的事情。他说,乌帕尔乡150个伊玛目至少23个人的女儿也去广东打工了。

  疏附县是“新疆第一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向内地输出转移劳动力近2万人,清一色是维吾尔族青年。该县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程鹏说,2006年,他们是给出“一定平安带回”的承诺,逐户去劝说农村姑娘们外出就业;现在,只要经他们考察后贴出公告,就有许多姑娘积极来报名。2天前出发的又一批青年女工,原定招聘114人,最后多挤进44个培训合格的姑娘,一同去东莞。就在2010年的6月份,疏附县向东莞、烟台两地派出务工人员接近2000人次,人均工资已涨到2200元。

  阿斯木古丽的邻居、20岁的古再努尔·亚库甫15天前完成合同回到家乡,她抱着一个大大的泰迪熊布偶对记者说,还没想到结婚的事,只要爸妈同意,我还去广东;我喜欢那里的生活,我可以挣钱给家里爸妈用。

  这样的想法让许多女工的父母们为难,经历世面和历练的姑娘们的装扮、谈吐、气质,吸引着青年男子,是乡村里热门的提亲对象。(完)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