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少炒“高考状元”,多促“均衡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1日00:34  红网

  每年高考结束以后,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好像有一门必做的“功课”——炒作“高考状元”。这两年从总体上看,虽然热度稍有减退,但局部地区依然“热”得可以。

  要不要炒作“高考状元”?对这一问题,可谓众说纷纭,仁智互见,褒贬不一。我的看法和评价是:实无必要,意义不大,效果欠佳。

  炒作“高考状元”,据说是为了提倡一种勤奋态度,弘扬一种苦学精神。不能说这一初衷有什么大错。但说得不客气,诚如有网友所说,醉翁之意不在“炒”,在乎宣扬自己的“政绩”也。据我观察,一些家长和学生对此并不感什么兴趣,总觉得没啥意思,对高考落榜者来说是一种“马后炮”,对在校生也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在他们看来,“高考状元”毕竟是凤毛麟角,“高不可攀”,再说,他们成为“高考状元”,往往得益于重点学校优厚的教育资源,普通学校、普通班级的学生能与之相比么!不提“状元”还好,有些家长和学生越提越比反而越来气:“为什么他们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我们不能?”“难道成绩好就等于什么都好吗?”……

  确实,在现今应试教育氛围依然很浓的情势下,过度炒作“高考状元”,只会强化学校“重智轻德”、“抓好放差”的倾向,既不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无益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对被炒作的“状元”而言,弄得不好会导致他们自我膨胀,“状元”成为其前进的“包袱”,未来成就的“阻碍”。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诚然,“高考状元”中确有不少品学兼优者,但不等于个个都是人才。“高考状元”不等于“职场状元”。一项调查显示:自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无一位是在学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在美国哈佛等一些名牌大学,他们并不看重“高考状元”,却非常器重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今年北京高考有位理科状元,遭11所美国名校拒录,据说被指为“书呆子”。(6月30日《扬州时报》)实践证明,虽然高考状元学习能力强,但是除少数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毕业后都少有开创性、杰出的成就。这就再一次说明,时至今日,中外人才观之间以及在选人的标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我始终认为,与其炒作“高考状元”,倒不如用更多的精力来促进“教育均衡”,这比前者的意义无疑大多了。众所周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的教育目标绝不是要培养一些学习尖子,而是要培养一大批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建设者。而要实现这一个目标,就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同级政府领导下,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抓紧、抓好了这两个“重中之重”,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政绩。如果靠炒作“高考状元”来为自己的“政绩”加分,不仅是不明智之举,也是十分可笑的。这是因为,“高考状元”往往是一些“重点学校”的产物,既不能替代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又不能作为放大自己“政绩”的砝码。试问:那些偏远地区,那些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学生的质量究竟如何?那些“问题生”有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这些问题,为什么不摆到桌面上让大家看看?殊不知,用“一好遮百丑”,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不仅遮不住“丑”,反而会露出麒麟皮下藏着的马脚。

  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缩小地区之间、校与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了完成任务,目前有许许多多的具体工作亟待去运筹和实施。比如,相关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教学内容方式、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全面关注所有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制度和机制需要进一步落实,等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切莫出了几个“高考状元”便沾沾自喜,把精力放在大肆炒作上,以至忘掉了自己应尽的职责。

  少炒“高考状元”,多促“均衡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希望。

稿源:红网 作者:沈仰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