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14件契丹文物抵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1日01:46  红网-潇湘晨报

  本报记者徐海瑞 长沙报道

  经过数千公里跋涉,114件(套)契丹文物精华终于抵达长沙。告别路上风尘,“享受”博物馆里的丝丝清凉。

  静静地沉睡于湘楚之地,契丹文物的空间跨越不再有战争的阻隔。此时此刻,面对身旁的马王堆文化,它们所代表的契丹文化显得如此神秘而又亲切。

  昨天,随着一件件文物的开箱,来自草原民族的文化味道,在整个展厅弥漫。

  鎏金银冠:契丹民族的道教崇拜

  上午10时许,工作人员用专业工具打开箱子。首先出场的是高翅鎏金银冠。资料显示,这件辽开泰七年的鎏金冠饰,冠箍口径19.5、冠体高26、立翅高30、宽17.5厘米,重830克,1986年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盖之庸特地赶到现场。据他介绍,高翅冠是契丹贵族妇女专用的一种冠饰,用鎏金薄银片分片锤击成各部位的形状,并用细银丝缝缀加固。冠正面和两侧立翅镂空并錾刻火焰宝珠、凤鸟和变形云纹等花纹。盖之庸认为,“契丹人受到中原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道教信仰,陈国公主的伯父圣宗皇帝十分熟悉道教教义,其叔父耶律隆裕更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冠饰以道教人物为饰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

  银蹀躞带:狮形玉饰装点马鞍

  同样出土于陈国公主墓的银蹀躞带、鞧带,各自装饰着制作精良的狮形玉饰,数十个玉狮交相呼应,精美至极。

  此次来长的银蹀躞带共1副67件。用薄银片制成,每侧各有四条长带、一条短带,每条长带上各镶8件狮形玉饰,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银鞧带则1组41件,同样用薄银片制作,带上镶狮形玉饰,分别垂于马腹、马屁股两侧。

  盖之庸说,在宋代,契丹马具是“天下四绝”之一,常被交换至中原一带。而陈国公主墓中的银蹀躞带、鞧带,则是非常珍贵的冥器。

  114件文物将在7月10日起开展

  另外,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其它文物一一开箱亮相。据了解,已抵长的114件(套)文物均将在7月10-10月10日举办的《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中亮相。这些文物包括著名的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山墓三大墓葬所出土的文物精品,而这也是三大辽墓的出土文物第一次集中展示。

  为让观众更近距离地接触草原文明,湖南省博物馆特别从内蒙古运来精美的蒙古包。据介绍,《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将分为“马背上的民族”“粗食华器”“穿金戴银”“生命的遐想”四大部分,湖南观众将看到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马具与猎具,有反映宴饮伴歌舞生活方式的金银器与陶瓷器,还有宗教信仰与丧葬习俗等多种类型文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