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贸“前菜”刚刚上桌 政治“主菜”还没下锅 后ECFA时代的两岸战略布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1日02:24  南方周末

  面对急需发展的经贸关系,两岸领导人暂且搁置双方彼此都不能妥协的“主权问题”,让台湾可以得到除“政治空间”外的其他利益。

  但是,ECFA构筑的经贸往来只是两岸和平的底层建筑,经济上的让利,如何引致对“未来的中国”的共识,仍是个问题。

  

经贸“前菜”刚刚上桌政治“主菜”还没下锅

  2002年中秋,金门厦门民众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共庆佳节。双方的渡船用缆绳系在一起,民众互换信物。 (CFP/图)

  6月29日,第五次“陈江会”在重庆登场,双方郑重签下“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即便仍存谁得到多谁得到少的纷争,但两岸已然共同着力。

  对台湾来说,他们不只期许靠大陆提振经济,更希望借由ECFA与世界更多经济体接轨,所以马英九说,“ECFA只是前菜,主菜还在后面”;而对大陆而言,“和平统一”的梦想确是长久期许的“主菜”。

  那么,当ECFA这道色香味俱佳的前菜端上来后,两岸各自期望的“主菜”,更近了吗?

  马英九误读大陆

  在ECFA签署前一天,马英九信心满满地说,ECFA签署后,凭借全球石斑鱼最大的出口量,台湾必将成为“石斑鱼王国”。

  事实上,后ECFA时代的台湾,总共会有近2.3万家中小企业、42万劳工受惠,马英九更坚信“台湾经济增长率将向8%迈进”。

  从两岸达成的早期收获清单看,ECFA对台湾的倾斜异常坦白:大陆对台湾开放539项,金额为138.4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则开放267项,金额28.6亿美元。两岸都清楚,大陆对于台湾的倾斜,是政治因素使然。

  不过,在整个ECFA商谈过程中,台湾却极力与政治撇清,声称“只谈经济”。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就向南方周末记者提到,在谈判中,台湾对“经贸关系正常化”这类最普通的术语也无法接受,倒是对2008年大陆提过的“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文本很赞赏。“最后双方妥协的结果是,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写进去。”

  作为两岸首次达成的正式协议,ECFA的文本的确微言大义:对大陆而言,最重要的是必须符合“一个中国”原则,对台湾而言,则必须不损台湾的尊严,从而不会引发台湾内部的反弹。所以,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副校长李英明对本报记者分析,“ECFA的文本会为将来台湾和其他国家地区谈判自由贸易协定(FTA),留下可以参照的坐标和模板”。

  按照马英九早就设计好的政治逻辑,无论ECFA是好是坏,弊多还是利多,它终究只是增进食欲的前菜,分量毕竟有限。接下来他们要考虑的是,未来台湾如何与其他国家签署FTA,以期获得更大的国际经济活动空间,这是远比两岸经贸往来分量大得多的“主菜”。

  所以,台湾政论人士南方朔对本报记者说,随着两岸实质关系的持续开展,过去那种“先经济,后政治”的前提似乎已愈来愈难维系,两岸最棘手的政治问题已渐渐地浮上台面。

  台湾虽是WTO会员,但因台湾只不过是个单独关税区,是中国这个主权国家的组成部分。台湾本身没有缔约权,如果没有中国大陆的授权或确认,它不能与其他国家商签FTA。

  这意味着,马英九如果认为签署ECFA就能打通台湾与世界各国签订FTA的政治关节,将经贸方案自然过渡到政治方案,可能就是误读了大陆的底线。

  所以,虽然两岸的“主菜”可以炒在一起,但在王建民看来,“台湾与其他国家签署FTA,有可能会影响两岸的政治互信,甚至会造成新一轮的政治危机和紧张局面。”王建民说。

  借“经贸合作”模式开启“军事互信”

  ECFA无疑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节点。面对迟早要正视的两岸政治和军事困境,ECFA催生出的两岸关系新形态,能将其迎刃而解吗?

  就在ECFA行将签署前,台湾媒体报道,美国参议员范斯坦访问台湾时,中国大陆借由她传话说,“要以撤出东南沿海导弹,换取美国停止对台军售”。这个消息至今无法证实,但关于何时启动“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谈判,却早被两岸各界热议。

  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江岷钦看来,ECFA签署后,两岸也可以依据此模式商谈军事互信问题。只不过,与ECFA协商不同,“生意上的往来可以让利,军事是具有强制性的武力,代表主权”。两岸谈军事问题不同于经贸,“主权不能让,让就是政治主体和政治权益的撤退”,江岷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所以,本报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由于台海军事危机依然存在,让台湾放弃向美国购买武器,或者大陆撤出东南沿海的导弹,都不具现实可行性。

  也有学者提出,能否依据ECFA将“经贸与政治分离”的模式,让两岸“军事也与政治分离”。比如让双方共同着眼于“改变中华民族在现代及海洋发展上的长期被动和劣势”,让大陆和台湾军队共同负责东海和南海大防御圈的安全,以期尽早建立双方军事的互信基础。

  “这种军事合作可实施性很小,因为两岸军备发展不平等,还走不到这一步。”王建民对此很不乐观。

  不过,在ECFA后续合作领域,在两岸海基会、海协会架构下,将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某种程度上,这个委员会将带给两岸官方更多接触机会,或许会为双方军事乃至政治上的对话打开意外之门。

  江岷钦更看重ECFA早收清单的成效。如果明年1月1日ECFA在台湾正式实施,最快2011年6月以后才看到成效,“ECFA再经过一年充分发酵后,两岸间的准政治对话或许可以展开。”江认为。

  签署ECFA就像抵达两岸发展的中继站,它同时开辟出两条道路:一条是沿着军事互信的道路,逐步进入政治对话,这条路清晰却充满荆棘;另一条路则与政治、商业利益无关,只与两岸人民的生活休戚与共,比如全球化引起的气候变化,联合打击犯罪,学术与文化体育交流等。“而第二条路上,没有谁得利谁让利的问题,可以跨越意识形态,达到双赢。”江岷钦说。

  然而,在2012年前,台北、高雄等五个台湾“直辖市”市长选举和“总统大选”接踵而至,让这两条路均难以带来两岸政治关系的实质突破。甚至为了避免影响年底的“五都选举”,刚刚在厦门结束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台湾的重要政治人物一个都没去。

  在南方朔看来,马英九刚上台时,两岸曾有过商谈军事互信机制甚至和平协议的机会。“那时他是压倒性的胜利,无论做什么事,台湾内部都没有反对他的理由。”南方朔说。“但那时候他都不敢,往后他就更不敢了。”

  “最大的东西”

  每年7月,台北大学教授郑又平都要带上自己的学生到北京访问。不过,今年他两个学生的家长却拦着自己的孩子不让去:一个说,“你要是敢去这个像非洲一样落后的地方,我就打断你的腿”;另一个则说,“儿子啊,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去过中国大陆旅游,那里的厕所是没有门的。”

  类似的,大陆民众对于宝岛台湾,大多也停留在日月潭、阿里山,或者101大楼这些观光景点,至于长期在国民党威权统治下的台湾人,到底经历了什么,陈水扁八年执政又让台湾社会变成了什么样,他们一样一无所知。

  所以不足为奇,当台湾青年廖信忠用老老实实的文字,近似流水账地记录下过去台湾30年的变迁时,就引得大陆众多青年人追捧。他去年在大陆发行的第一本书《我们台湾这些年》,让不少大陆人明白,心目中的那个台湾其实并不真实。

  中国大陆一再强调的“一个中国”,在两蒋时期的台湾也曾有过。不过,“经过民进党八年执政的努力,如今的台湾年轻人,已经把‘中国’这个词归为大陆的专利。”江岷钦说。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一个中国”的定义被掏空了,而新的政治共识还没有建立。

  马英九上台后,面对两岸急需发展的经贸关系,两岸领导人暂且搁置双方彼此都不能妥协的“主权问题”,让台湾可以得到除“政治空间”外的其他利益。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无论台湾哪个党派当政,在与大陆的具体的来往上,投资、做生意这些实质性交往,都不会停滞。

  “但是,实质交往和政治交往没有必然的关系,政治上还要靠领导人很强的意志力才行。”南方朔说。

  这些年来,国民党一直不愿说“未来的中国”到底是什么。相反,民进党不断宣示“台湾”的概念下,“台湾整个气氛都是往独立方向走,一些人不敢讲独立,主要是害怕要打仗”,南方朔说,台湾的基本心态就是“拖”,“国民党在拖,民进党将来也是拖”。

  ECFA构筑的经贸往来只是两岸和平的底层建筑,上层情感认同并非水到渠成。郑又平就很认同大陆学生到台湾念书这个举动,因为“不让下一代同窗读书、生活,或者谈恋爱,就不要奢想下一步的进展”。

  在南方朔看来,两岸要达到某种程度上的互信,一定要对未来的中国有个共识。“那个‘最大的东西’是个什么,总要讲个差不多吧。”他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