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沙河上游堰塞湖险情已基本排除

  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市虹口乡白沙河上游出现了3座堰塞湖。由于它们位于无路可寻的无人区,治理难度极大,“留存”为我市仅有的几座堰塞湖。昨天,记者随市水务局、市防汛办到现场走访发现,堰塞湖险情已于近日基本排除,而为了治理堰塞湖,我市硬是在震后岩石遍布的无人区辟出了11公里的施工便道来!

  新建一条路

  施工便道直达堰塞湖

  昨天上午10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原本宽敞平整的乡村小道在虹口乡高原村六组出现了转折,汽车开始驶上一条布满碎石子的小路。沿小路向无人区深处驶去,两边青山高耸,不时可见泥石流和滑坡的痕迹;碎石路依山而建,弯折、起伏不断,有时还要趟河而过,而河对岸,还可看到被滑坡乱石阻断而废弃的碎石路。

  市水务局副局长丁鹤说:“没有这条路,我们到堰塞湖要走好几天。”2008年,为了实地探测堰塞湖的具体情况和威胁性,成都市、都江堰市水务局以及虹口乡干部职工和水利专家步行深入无人区,大家随身携带砍刀、木棍、滑绳等,一路披荆斩棘,克服山体滑坡、飞石坠落等危险,足足走了3天才到达第一座堰塞湖。现在,经过两年的努力,无人区已建起一条长达11.28公里的新路,虽然道路颠簸起伏,但对于多次步行治理堰塞湖的工作人员来说,已经相当满足了,最重要的是,经由这条小道,施工车辆可直接到达堰塞湖。

  水位下降20米

  堰塞湖风险已经排除

  到达3座堰塞湖里最下游的枷担湾堰塞湖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宽35米、长350米的泄流槽,泄流槽两侧的河堤是用钢丝笼装套的石头铺就。承担堰塞湖治理方案的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副院长杨兴国说,白沙河堰塞湖是我省少有的几座需保留的堰塞湖,因此在治理上不能简单地将堰塞体炸掉了事,而是要根据下游防汛标准设计泄流槽,既保持堰塞湖储水量,又能确保上游来水量激增时不会造成溃坝。

  从泄流槽溢口看过去,就是一潭碧水的堰塞湖,两侧郁郁青山倒映到湖水中,一片静谧之美。但让人奇怪的是,靠近湖内侧的树木却整棵都是枯黄的。“这树是被淹死的,以前堰塞湖的水位没过了树顶。”记者目测来看,治理后的堰塞湖水位下降了足有20来米。

  从枷担湾堰塞湖乘船逆流而上,越过1.6公里的湖面,再沿新铺就的施工便道步行40来分钟,就到了窑子沟堰塞湖。堰塞体上,七八台挖掘机正在工作,右侧的堰塞体已“矮”了10米左右,水流从这里喷涌而下,流入干涸的河床。“这座堰塞湖的泄流通道已经形成。”杨兴国说,这个泄流通道和枷担湾堰塞湖泄流槽一样,也将按2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设计,预计7月底可完成施工,届时也将在河侧、河床上铺上起稳定作用的钢丝笼。

  据了解,最上游的关门山沟堰塞湖虽还未通路,但都江堰市已派出50多人步行到那里,应急处置形成引流槽,可以说,三座堰塞湖连溃风险已基本解除。

  本报记者 王眉灵 摄影 张鸣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