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坚不可摧的堡垒 凝心聚力的基石

  在最关键的时刻,他们扎根一线,倾尽全力推动着城乡一体化;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冲进断壁残垣,抢救被掩埋的受灾群众;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为科学重建和应对金融危机贡献着智力、劳力、胆力与毅力——这就是我市基层党组织的真实写照。在抗震救灾中,他们是坚不可摧的堡垒;在灾后重建中,他们是指引方向的旗帜;在城乡统筹中,他们是凝心聚力的基石。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入实施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在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困难和挑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形势下,取得了突出成绩,努力实现了科学发展和新的社会进步,展现了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时代精神。

  抗震救灾:

  他们是坚不可摧的堡垒

  2008年5月12日。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手是一场历史难遇、百年罕见的特大地震灾难;这是一个异常特殊的战场,考验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信念。地震,震垮了家园,却震不垮英雄的脊梁;灾难,压碎了房屋,却压不碎组织的基石。

  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救灾。生死关头,各级基层党组织勇担重任,舍生忘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在生死营救的现场,他们创造了一连串的生命奇迹;在灾区救援现场,他们在鲜艳的党旗下,留下了赴汤蹈火的身影。

  抗震救灾的实践证明,基础牢靠就能抗得住地动山摇。在两年前的抗震救灾中,我市广大基层党组织尤其是重灾区的基层党组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临危不惧,不屈不挠,表现出强大的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坚持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灾工作;他们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生死抉择的重要关头,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不少基层党组织在通讯、道路中断,所在乡镇、村变成“孤岛”的情况下,立即团结组织群众奋起自救。在生命救援、人员转移、伤员救治、应急和过渡安置、恢复生产等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很多基层党组织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废寝忘食地工作,保障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他们在抗震救灾最艰难的日子里,矗立起了一个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为夺取这场抗震救灾阶段性重大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灾后重建:

  他们是指引方向的旗帜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是对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的一次严峻考验。两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无私无畏的实际行动,接受了考验,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成都,不但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而且还高质量地完成灾后重建重任;不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而且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但在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各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而且在大灾之年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不但战胜了双重“危机”,还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新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

  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加快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与基层群众一道,在废墟中挺立、在不屈中前行、在感恩中奋进。用广大人民群众的话来说:地动山摇,他们是坚强的堡垒;灾后重建,他们是挺立的脊梁。

  是他们,忠实地把市委、市政府“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科学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的发展理念转化成了实际成果;是他们,把灾后重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他们,在重建工作中,始终凸显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

  两年,一段不算长的时间。如今,当我们重回灾区,短短两年,从曾经的满目疮痍,到现在面貌一新的新农村,让我们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感叹。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灾区,不仅建起了崭新的永久性安置房,还根据自身资源,发展起了特色优势产业,引进了大企业合作建设产业项目,多数受灾群众也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当起了产业工人,发展起了乡村旅游……重建,是彻底的重生。这一切变化,离不开我们基层党组织,离不开一个个灾后重建带头人,他们是指引方向的旗帜。

  城乡统筹:

  他们是凝心聚力的基石

  锦江区三圣街道党工委,自2003年以来始终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列,如今已是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典范;彭州市小鱼洞镇江桥村党支部,以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为指引,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凝聚了民心,赢得了认同;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党支部,注重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村党支部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在推进“三个集中”,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近年来,在城乡统筹的生动实践、抗震救灾的艰苦磨砺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深刻洗礼中,我市铸造了一支能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的干部队伍,这也正是我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009年,是我市发展史上面临重大困难和艰巨挑战的一年。成都不仅克服了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增长14.7%,还取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省会、副省级城市第三名的优良成绩。

  遇到问题不绕道、遇见困难不后退,盯住不放、不受干扰、持之以恒、迎难而上——成绩的取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来自于基层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工作当做事业去追求、当做学问去研究,紧密结合城乡统筹的实际,深刻领会城乡统筹的思路,牢牢把握城乡统筹的方法,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把城乡统筹的实践提高到新的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市近几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实践,得到了上级、各个方面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同,实践证明是一条符合成都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去年底,市委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远景目标就是在立足现有的良好工作基础,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又一场生动实践。

  一个城市的持续发展,需要持久的内动力,需要凝心聚力的基石。在新的起点上,我市的基层党组织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做出了引领,正阔步前进。

  ○新闻链接

  据2009年度党内统计,成都市党员总数609438人,其中,农村党员224509人。党的基层组织22295个,其中,党委1244个、党总支1377个、党支部19674个。成都日报记者 张婷婷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