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官话”的现实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1日07:49  东方网-文汇报

  袁祺

  江苏省睢宁县的“官话评比”,对于习惯了“台上假大虚空、台下睡眼惺忪”的某些党政官员而言,无疑是一种具有震撼力的嘲讽。然而,这样一次评比,对“官话”充溢的会场生态究竟能起到多少积极影响,却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睢宁县的“官话”评比,让笔者第一时间想到这么两件事:几天前央视对于江西抗洪前线的连线报道中,主持人两次打断江西防总办公室某副主任对领导“重要指示”的介绍,该副主任一时在网络上饱受攻击;另一事例则是,今年3月,湖南省双牌县政协委员、县委办副主任胡佐军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受到县委书记郑柏顺“严重违反政治纪律,个人主义膨胀”的批评,并被责令停职检讨。这两个例子,多少能让我们得到一点启示。

  官话之令人厌恶,对于发言者和听讲者,并无二致。官员的发言之所以会充斥着官话,原因错综复杂:讲话的主题是否顺应形势需要?有没有照顾到所有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心情?会不会引起某些人的不快?直抒胸臆会不会让上级领导觉得自己“越位”、想出风头?……在种种顾忌之下,自然是讲正确的废话比较保险。

  事实上,能够理解胡佐军的“悲剧”,就能够理解江西防总某副主任发言中对领导工作的着重凸显。正是“出头有险、平庸无罪”的观念大行其道,才让“官话”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让“官话”绝迹,就必须确立用事实来说话的评价标准,肯定和褒奖言之有物的发言。而根本之处还在于从上而下要有求真、求实的风气。官风一正,与会者得以打消顾虑、畅所欲言,官话自然将无立足之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