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千年前,玻璃杯贵比黄金

  保存完好的千年玻璃杯看上去和今天的并无两样,当时却贵比黄金;上等和田玉雕刻成80个栩栩如生的小狮子,却只是马鞍的装饰物……昨日,将于7月10日在省博物馆开展的《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系列文物展品,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秘密运抵长沙。据介绍,在114件(套)契丹精华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占半数以上。

  

千年前,玻璃杯贵比黄金

  鎏金高翅银冠冠顶缀饰有背光的元始天尊像。

  

千年前,玻璃杯贵比黄金

  工作人员在博物馆展厅里搭建“豪华”蒙古包。

  

千年前,玻璃杯贵比黄金

  千年前的契丹高足玻璃杯晶莹剔透、质地精良。图片均为陈飞摄

  ■114件契丹珍贵文物秘密抵长

  ■三件国家一级文物率先亮相

  ■7月10日起您可去省博一饱眼福

  正宗蒙古包搭进省博物馆

  据省博物馆展览策划者介绍,这批文物以内蒙古博物院所藏辽国文物为主,其中包括著名的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山墓三大墓葬所出土的文物精品。这也是我国三大辽墓的出土文物第一次集中展示。

  省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昨日以最隆重的礼遇迎接它们的到来。前往探营的记者们所有的随身包袋都被要求放置在展厅外面,省博安保人员严阵以待。而承担文物开箱工作的文物专家,更是小心翼翼,以十分轻柔的动作将文物从箱子中捧出来。

  在文物开箱的展厅另一侧,记者还看到了内蒙古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他们正在搭建一个从内蒙古大草原运来的正宗蒙古包。据介绍,这个由木条和毡皮搭建的蒙古包,直径将长达8米,里面的家具也是原汁原味的草原牧民所用,其造型和纹饰相当精美。据省博介绍,这个蒙古包将放置在该展览的延伸展厅,孩子和家长不用出远门,就能体验到正宗的蒙古包味道。

  据悉,《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将分为“马背上的民族”“粗食华器”“穿金戴银”“生命的遐想”四大部分,湖南观众将看到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马具与猎具、反映契丹人宴饮伴歌舞生活方式的金银器与陶瓷器、契丹人形影不离的金银首饰、还有宗教信仰与丧葬习俗等多种类型文物。

  奢侈品: 上等和田玉装饰马鞍

  “这么多的上等和田玉用来装饰马鞍?”省博展厅里,湖南妹子秦璐连声感叹:“天哪,这也太奢侈了 !”

  让她惊叹的这件(套)文物叫做“银蹀( die)躞(xie)带、鞧(qiu) 带”, 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陈国公主墓。“它是千年前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用来装饰马鞍的。”据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盖之庸介绍,银蹀躞带用于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鞧带则分别垂于马腹、马臀两侧。这件马鞍饰品均由薄银片打造而成,其中银蹀躞带每侧各有5条长短带,每带各镶8件狮形玉饰,银鞧带由1条长银带和2条短银带连接而成,带上镶狮形玉饰件。玉狮子栩栩如生,尽显“契丹马鞍”的华贵气质。

  契丹地区是没有狮子的。为什么狮子会出现在契丹人的饰物里面?对此,辽史研究专家盖之庸认为,这应该跟宗教有关。“狮子在佛教里常作为菩萨吉祥的座驾出现。契丹人用狮子做饰物,可说明佛教在契丹地区的传播。”他说,狮子在辽代早期的文物中出现过。

  现代人对用这么贵重的金银玉饰装扮马匹感到吃惊,但对于当时契丹人来说,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契丹民族是活跃于马背上的民族,马就是契丹人生命的一部分。”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郑曙斌说,就像汉族习惯于用田产、房产传承财富,游牧的草原民族则习惯于把金银财宝做成各种饰品戴在自己身上或者是朝夕相处的马匹身上。内蒙古文博专家曾考证,早在唐末五代时期,契丹军队所备鞍辔、器械就受到当时割据一方的兵家豪雄追捧。到了北宋,契丹鞍、蜀锦、端砚、定窑瓷器等并列称为“天下四绝”。据《契丹国志》记载,契丹马鞍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宋朝皇帝作为生日礼物,可见契丹国君对契丹鞍精湛工艺水平引以自豪。

  有趣的是,唐宋英雄豪杰都想拥有的契丹马鞍,在汉代时期却曾被中原皇帝禁止在汉地生产制造。《汉书·高祖纪》记载:“禁造契丹样鞍辔、器械、服装”。许敬迁的《请禁断契丹样装服奏》曰:“臣俯见天下鞍辔、器械,并取契丹样装饰,以为美好。安有中国之人,反效戎虏之俗?请下明诏毁弃,须依汉境旧样。”这些文献的记载说明,早在汉代,契丹马鞍具已经风靡天下,甚至出现了为维护本土汉文化尊严,需要朝廷明令禁止的情况。

  特色品:鎏金高翅银冠上铸有元始天尊

  但是,任何人为的禁令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车轮下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同样体现在昨日亮相的另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高翅银冠上。

  鎏金高翅银冠同样出自陈国公主墓。1018年,18岁去世的契丹公主脸上覆盖着黄金面具,头部则静静放置着这件鎏金高翅银冠,雍容华贵地在内蒙古大山深处静卧千年。这件银冠用薄银片分片锤击而成,依照冠帽各部位形状裁剪成型,纹饰鎏金,然后用细银丝缀合而成。在该冠的正面,镂刻着火焰宝珠;在冠的周围錾刻着凤鸟和变形云纹;冠顶则缀饰一件鎏金人物银造像,像后背光边缘饰有9朵灵芝。

  “这尊人物造像就是中原道教中的最高尊神元始天尊,它被称为‘主持天界之祖’。”盖之庸轻轻转动着鎏金高翅银冠,“这顶高翅冠是契丹贵族妇女专用的冠饰。缀饰中原道教原始天尊像,说明当时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的融合。”

  据盖之庸介绍,契丹人的民族宗教是萨满教。但后来受到中原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道教信仰,陈国公主的伯父、辽圣宗皇帝十分熟悉道教教义,其叔父耶律裕隆更是个虔诚的道教教徒。“此冠以道教人物为饰即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

  时髦品:千年前玻璃杯是稀有之物

  玻璃杯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习以为常的日用品。但对辽宋时期的中国人来说,这是贵比黄金的稀罕物。昨日,一只来自千年前的高足玻璃杯同样以国家一级文物的身份亮相。虽历经历史沧桑,但它却依然不惹尘埃,晶莹剔透,是内蒙古地区现在发现的保存最好、质地最优的玻璃杯 。

  它来自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契丹大贵族墓——吐尔基山辽墓。该墓因其女主人身份之谜、以及她体内的水银之谜而成为考古学界最神秘的墓地之一。据文博专家介绍,这种高足玻璃杯,在契丹贵族墓葬壁画里常可看到,可见贵族们对这种器具的喜爱,但和该杯形制差不多的高足杯目前被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只有三件。

  据文博专家介绍,无论是辽国契丹人还是宋代汉人,在两国交往宴请之时,都非常注重餐具、酒具的选择,那是宴请规格的象征。宋朝贵族待客常用漆器,而辽国契丹人是如何宴请呢?曾有记载宋使路振在南京城南亭驿中,被辽国留守张肃宴请:“置宴于亭中,供帐甚备。大阉具馔,盏斝皆颇璃,黄金扣器。”文博专家解释,“颇璃”也就是玻璃,在当时比“黄金扣器”(黄金镶嵌口沿的陶瓷器物)更为珍贵稀有。这些玻璃杯均来自西方伊斯兰世界,万里迢迢地从西方运到辽国,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在宴会上的杯盘都是玻璃制品,由此可想契丹贵族生活的奢华程度,以及给宋使造成的心理震撼。

  “辽代是西方玻璃器输入我国的重要时期,这种高足玻璃杯的出现反映了辽与西方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盖之庸介绍说,而高足玻璃杯首先出现在贵族家里,贵族们赶时髦的行为是要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临时票价核定

  本报讯(记者 周丛笑)省博物馆将于7月10日至10月10日举办《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昨日,省物价局批复该项特展的临时门票价格。

  在不影响免费参观省博物馆的前提下,省物价局核定展览临时门票价格为:普通票价格30元/人次,学生票价15元/人次;成人会员票价25元/人次,学生会员票价12元/人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