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飞机上打手机,“天上”就该天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1日16:50  国际在线

  “航班已经进入平飞状态,请将您的手机保持在关闭状态。”这句经典的飞行航班常用提示语,或许将退出历史舞台。

  在6月23日的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与各航空公司的机上通讯研讨会上,国航、南航、东航三大国内航空公司表示已经和移动运营商签署了机上通讯软件的开发协议,并已呈报相关政府部门审批。一旦审批通过,乘客在飞机上可自由用手机打电话,收费为每分钟15元左右。

  飞机上也能打手机了,这确实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值得庆贺。但是,话费却要15元每分钟,值得商榷。此消息一传出,也立刻引起各方热议。

  不满:垄断与傲慢态度

  《价格法》第23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

  新华网的文章称,显然,15块钱的收费是高是低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性在于,15块钱的定价过程是否具备了合理性和正义性。就算国外收费也在10元人民币以上,那么,我们为什么是15元而不是10元?就算“万米高空通话”技术成本较高,那么高在什么地方,15块的收费能多长时间收回成本?所有的问题都直指航空与移动通信公司的垄断性质与傲慢态度。

  质疑:靠科技牟取暴利

  人民网刊文称,其实,在飞机上打电话,这至少牵涉到两个单位,一个是移动运营商,一个是航空公司。移动运营商要将设备架设在飞机上,而这是航空公司的地盘,自然要“留下买路钱”了。

  另一方面,一般国内坐飞机也就一两个小时,普通乘客有什么话,完全可以下了飞机讲。只有那些坐飞机可以报销的,打电话不花钱的人,才会在飞行过程中打电话。所以,移动运营商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于狠狠地宰这一刀。

  科技应该服务于生活,而不是靠科技来牟取暴利。移动运营商应该服务在先,要让公众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方便。

   风险:安全性并没定论

  飞机上打手机的安全性,目前全球并没定论。包括美国波音公司在内的很多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做了大量实验,没有找到证据证明手机对地空通讯产生值得警惕的影响,当然也不能证明没影响。在不能确定是否有明显危害的情况下,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手机成了飞机的敌人。

  回头想想,制定这一高价,无外乎也是担心风险,但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让部分有钱人出钱买所有乘客的舒适和安全。不论是航空公司和运营商想赚钱也好,还是有钱人想显摆也罢,这都是拿多数人的利益陪衬了少部分人的恶俗需求。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非得冒着生命危险,在飞机上打手机说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