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妇女小额贷款的“河南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2日03:27  大河网-河南日报

  □文/图 本报记者 郭海方本报通讯员 王 辉

  2009年7月,全国妇联等四部委联合出台财政贴息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城乡妇女发展打开了创业就业的资金渠道。政策出台以来,省妇联与省财政厅、人保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等部门通力合作,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在全省迅速实施,逐步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工作模式。仅半年多时间,已有4亿元小额贴息贷款发放到9800多名妇女手中。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从没想过,还能用上不交利息的贷款!”站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看着挂满枝头的各类瓜果蔬菜,济源市玉泉办事处南水屯居委会妇女杨豆豆感激地说。

  去年初冬的一场大风一夜之间将杨豆豆的11座大棚的塑料布全部刮飞。艰难时刻,妇联的同志帮她申请了1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助她重新站了起来。如今,杨豆豆的蔬菜大棚已发展到48个,工人也增加了二十多个,全是清一色的女工,收入也翻了一番还多。

  “我不大会说话,也没有文化,但我一直想致富。”与记者面对面,孙瑞芳显得很紧张。

  然而,就是这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农村妇女的心声。

  孙瑞芳,濮阳县城关镇村民。为摆脱贫困,常年在家的她想出一个不出家门又能赚钱的门路——养殖,然而,由于家底薄、资金短缺,不得不保守经营。

  孙瑞芳的困境同样是许多农村妇女发展面临的难题。受传统养殖业、种植业利润低、收益慢的影响,即便是不算高的贷款利息也常常让妇女们望而却步。

  去年,在妇联的帮助下,孙瑞芳申请到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加之部分其他贷款和亲友们的资助,她引进獭兔1500只,绵羊100余只,新建占地10亩的养殖场一处,并带动村里6名妇女发展起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

  对孙瑞芳们来说,小额贴息贷款的发放无异于“雪中送炭”。不过,“锦上添花”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偃师市首阳山镇坟庄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张素霞任村妇女主任15年来,带领100多名本村姐妹走上养蝎致富的道路,并建立了蝎源养殖合作社,该村也成为“中原养蝎第一村”。此前,为解决资金问题,县、乡妇联多次帮助协调联系,利用“三户联保”的形式每户从信用社贷款5万~10万元,每年全村300多万元的贷款需要月月结算利息。

  今年4月1日,村里71名妇女领到了411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全村妇女养殖热情高涨、信心倍增。

  张素霞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411万元贷款,仅利息支出一项,全村一年就节约48万元。今年,全村预计可出售成品蝎50吨,比去年增加40%,人均纯收入可提高1000多元。

  一项调查表明,享受过小额担保贷款的创业者和企业的收入明显提高,个人创业在贷款后的月收入平均提高600元,所带动就业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增加200元。至于2.15亿元小额贷款能给妇女带来多少收益,没有人能一下子算得清楚。

  突破瓶颈 便民惠民

  尽管四部委的文件对妇联推荐的对象原则上不要求提供反担保,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担保机构出于防范风险考虑,依然要求每名贷款人要有财政供给人员为其提供反担保。

  对农村妇女来说,找财政供给人员显然不是一件容易事。

  针对这一难题,各地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有的市、县扩大了反担保人资格范围,规定不仅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也可以为创业人提供反担保。济源市把经营状况良好的大中型企业、邮政、电信和金融系统职工列入反担保人范围,同时增加了存单质押方式,贷款人只要有大额存单放到银行,就能得到相应贷款,从而有效降低了反担保门槛。

  内黄县更是将反担保人的范围扩大到有担保能力的自然人。南乐县、濮阳县等地还积极探索采取多户联保的方式。一些合作银行已经允许三户、两户联保,只要联保各户都有创业项目即可申请贷款。

  在农村,农民从事种植、养殖业以及规模较小的加工业,一般都不办理营业执照。这就使得上述“妇”字号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遇到了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濮阳县妇联积极与县担保中心协商,在扶持范围、审核证件等方面有了新突破:对从事种植、养殖项目的农村用贷妇女,不再要求营业执照,由所在乡村出具相关证明即可获得贷款认定。

  为优化办事流程,针对经营地社区不熟悉创业人员、户籍地社区不了解创业人员经营项目,社区推荐环节也拉长了申请时间等实际情况,济源市干脆取消了社区推荐环节,贷款申请只需要经过妇联组织审查推荐、担保中心审核认定和经办银行发放贷款三个环节即可办理完毕。同时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规定基层妇联推荐时间最长不超过7个工作日,担保机构审核时间最长不超过7个工作日,经办银行办理贷款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贷款效率。

  “我就负责填个表格,找个担保人,剩下的事情都是‘娘家人’给办的。”济源市轵城镇西轵城村妇女杨晓军说。

  “仅1月份以来,济源市就为妇女发放贴息担保贷款911万,贷款发放量达到2009年同期的427%。”济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马秋红说。

  小额贷款 好处多多

  记者在农村采访发现,小额贷款带来的好处,可远不只是给妇女更多致富的机会。

  偃师市翟镇乡翟东村村民刘桂花家的三层小楼里,楼上楼下十多台针织机器运转不停。不久前,她刚刚申请了8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用于购买原材料。

  刘桂花指指正在操作机器的丈夫,介绍说:“这是我们家掌柜的。”她丈夫连连摆手,笑笑说:“哪里哪里,我是给她打工的。”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济源市的杨豆豆身上。在大棚园区,杨豆豆主要负责技术、管理等工作,而她的丈夫负责的是外卖、接待、后勤等事项。“她干的是脑力活,我干的是体力活;这园区有她没我行,有我没她可不行。”杨豆豆的丈夫笑着说,“一句话,她相当于董事长,我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得听她的!”

  其实,谁听谁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对女性的尊重。

  “我们也想贷款,行吗?”看到这项政策带来的好处,不少男同志也纷纷到妇联打听。有的村民家里,即便是男的在主导产业,也不得不借助自己的“另一半”来申请贷款。焦作市中站区府城办事处北朱村的张翠梅就“借机”将承包合同上丈夫的名字换成了自己的名字,以至于不少男同志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男女又不平等了”。

  温县南张羌镇的周小莉对此更有特别的感受。因为家庭等因素,她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妇联的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边帮她申请贷款,一边不断给她做思想工作,鼓励她自立自强,使她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娘家人不仅给了我资金,更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周小莉感激地说。

  在各级妇联的广泛宣传推动下,财政贴息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正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从家庭幕后走向经济发展前台。

  “妇女在经济上有作为了,社会地位自然也提高了,在家里当然也更有‘分量’了。”济源市妇联主席邱会英说。

  不仅如此,小额担保贷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根据调查,扶持1人创业平均可带动就业3人以上,扶持1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吸纳就业15人以上。”邱会英说,“小额担保贷款具有其他就业政策所不具备的倍增效应。”

  济源市坡头镇马住村妇女张作芬在妇联的帮助下贷款10万元后,购置了新机器,带动附近几个村子140多名农村妇女利用原来要烧掉的玉米苞加工墙纸,使农民在不耽误家务活的前提下,一天也能赚上一二十元乃至更多。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华龙区孟轲乡惠占村,44岁的养鸡专业户魏和平拿到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全村150多名妇女从事养鸡业。今年5月,省妇联还将“河南省农村优秀女经纪人”的荣誉称号授予了她。

  “以前妇女在家主要是带带孩子、打打麻将,要么就是‘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个啥事;用上小额贷款后,妇女们在一起更多的是交流信息、学习技术,大家的合作意识、发展意识更强了,关系更融洽了。”谈起村里的变化,温县黄庄镇西王里村妇代会老主任赵素芳说。

  “对‘娘家人’要说的,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济源市妇女梁润红说,“我一定好好干,按时还贷,绝不辜负‘娘家人’的厚爱!”

  妇女工作 应时而变

  “我们也想贷款,应该找谁?”在焦作市一家宾馆里,两名女服务员看到有妇联工作人员前来开会,赶紧凑上前去打听。

  如今,咨询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农村女性比比皆是,她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妇联。

  “以前,妇联的热线接到的电话都是关于投诉、维权的,现在则成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咨询专线。”焦作市妇联主席廉常萍说。

  妇联组织如何切实参与到贷款工作中、如何与相关部门配合、如何实实在在为妇女办事?自政策出台之日起,这就成了我省各级妇联组织思索的问题。

  电视讲座、专题培训、深入农户耐心细致讲解、统一组织妇女们填表、办理证件等成了妇联工作的常态。

  温县妇联主席张金娥的手机24小时畅通。为了宣传政策,她让全县每个村都贴上宣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告示,告示上留着她和乡镇村妇联组织负责人的手机,以便村民随时咨询。

  濮阳市、漯河市妇联等地制作了专门的业务流程图,让人一目了然。

  如今,在与财政、劳动和金融部门的合作中,我省逐步探索形成了省级妇联争取政策,市级妇联协调制订工作方案及流程,县、乡妇联及村妇代会配合宣传、推荐、申请、核查、放贷、督促回收的工作模式。濮阳县则形成了妇联全程参与的工作模式,审核证件、实地考察、核实担保等原本由劳动部门负责的贷前准备工作全都交给了县、乡妇联,劳动部门只需审核批转银行发放贷款。

  “把妇联组织纳入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体系,拓展了妇联的社会化工作平台,延伸了妇联工作手臂,促进了妇联传统工作方式的转变,也增强了妇联干部运用经济知识推动工作的综合能力。”省社科院一位专家评价说。

  “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这个载体,妇联组织更广泛地与基层妇女接触,千方百计为广大妇女服务,妇联的工作扎实多了,对于妇女群众也更有吸引力了。”廉常萍感慨地说。③30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