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不能再中“伪收视率”的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2日09:38  国际在线

  收视率造假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争夺市场的“捷径”。本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与制作节目相比,“制作”收视率以其低廉的代价、隐秘且难以查证的造假方式,以及惩戒机制缺失的行业背景,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上游的“幕后法宝”。(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继撰文批评相亲节目低俗之风后,再次发力,矛头直指个别地方卫视收视率造假行为,电视行业的神秘面纱似乎正被一步步揭开。

  在“收视率为王”的观念下,一些地方电视台不惜在节目中大谈特谈不正确的婚恋观,已经严重误导了观众的价值取向。而“收视率造假”则进一步将电视行业生存状态及其潜规则展现在世人面前,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唯收视率”和“伪收视率”已经成为电视行业的两大诟病,这样的现象亟需得到纠正。

  如果说“唯收视率”指向的是内容层面,那么“伪收视率”则是指向的技术层面,除了节目内容,电视台可以利用技术造假抬高收视率。无论是内容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收视率都已渗透到电视从业人员的思想中,左右着电视行业的行动方向,而这样一种趋势很令人担心。

  个别电视台给我们的印象是,为了收视率,可以使节目低俗化,可以造假,有点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的意味。其根本原因还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广告效益在驱使。但经济效益再诱人,也不能取代电视节目的社会效益。收视率就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引入行业标准和市场指标,可以促进电视节目良性反展,如果将其作为唯一标准,就会将电视行业引向恶性竞争的境地。“唯收视率”的后果就必然是“伪收视率”,最终观众成为收视率的受害者。

  所谓成也收视率、败也收视率。我们已经无法相信某电视台某节目的收视率,因为它只是个传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要解收视率的“毒”,就要彻底抛弃收视率是衡量节目好坏唯一标准的思想。这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节目进行多指标、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判断,避免以偏概全,把不同个性的节目放在一起评判更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行业监督、相关部门的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出电视行业良性的竞争规则,需要让媒体从业人员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对于媒体价值进行全面认知,对于传播不良社会价值观的节目应该“零容忍”。(至善若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