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问黄河滩黑砖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3日02:00  京华时报

  无论是小煤矿,还是黑砖窑,死灰复燃的背后,不少都有本地不同级别、不同能量的官员在撑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力量敢与国家和本省、市的禁令相抗衡?

  一边是奔腾的黄河水,一边是滩区掘地不止的砖窑厂。就这么挖下去,必致堤坝基础不牢,岂不影响百姓生命安全?这样的滩区原本即为耕地,既能护堤又有种植收益,都去建窑厂岂不破坏耕地?生产实心黏土砖对耕地破坏严重,国家已禁止使用,为何还要违规生产?

  显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黄河滩区建砖瓦窑厂都有害而无利。去年,媒体披露河南原阳等地的100多家黑砖窑后,河南沿黄四市共拆297座,停产整顿其余858座,35名相关责任人还受到责任追究,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风声一过,死灰复燃。在原阳黄河滩区,砖窑已复昔日繁忙景象。

  违规,查处,再违规,再查处,死灰复燃循环往复,类似现象我们见得多了。一些地方的小煤矿等“五小”,早把这一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实践也早已告诉我们,在那样一些经济利益等比较彰显的地方,窑主、矿主之类的人,或是本地有实权干部的亲属,或是与其进行利益分成而结成的“死党”。换言之,开窑开矿者,或有能力死灰复燃者,大都与本地干部有牵涉。无论是小煤矿,还是黑砖窑,死灰复燃的背后,不少都有本地不同级别、不同能量的官员在撑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力量敢与国家和本省、市的禁令相抗衡?

  屡禁难止,就在于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没有彻底斩断。人们不会怀疑有关禁令决策的正确性,质疑的乃是,禁令执行何以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何以总是令行处偃旗息鼓、令过后“昨日再来”,何以总是只关停了事,而不对官员问题进行彻底查治。难道禁令是惧于上级和舆论的压力而被迫做出?难道禁令从来都是立足于只治标不治本?

  人们质疑追问的结果,也许触碰到的是一个整肃干部的难题。执行禁令者,即多是违令者。让当地官员亲手毁掉自己的利益?结果必是阳奉阴违留一手。那就对他们都严肃查处,但真要下决心查个底朝天,发现不少干部都有不同程度干系,岂不造成当地权力真空?那就下决心再来个大换血,结果麻烦或许更多,本地干部有牵扯便多用外地来的干部,但一方面缺乏“本地知识”必难压场,另一面熟悉本地之后又面临被利益诱惑而重回官商勾结的老调了。

  如此难题,或许让整肃干部采用了妥协的艺术。即是杀一儆百,抓大放小。也就是对一些领导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处理一下,对其他人放一马,恩威并施,期待各色干部人等奉公守法。然而,这样的处理艺术,越来越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总有一些人会前赴后继,也总有一些人得着实惠而无恙。结果便常常出现这样的现实尴尬,担领导之责的未必有利益牵扯,有利益纠葛的逃避惩罚。

  那么,何时才能跳出死灰复燃的恶性循环?何时才能告别运动式执法?怎样建立即时动态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怎样制住官商勾结这个恶魔?这或许是我们面对黄河滩区砖瓦窑厂死灰复燃时,更应深思的问题。

  本报特约评论员乔子鲲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