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滴水的雨伞,拿它怎么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3日08:11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张骏

  黄梅时节,一把雨伞成了进园区观博的必要装备。但问题随之而来,上园区专线车、进场馆、入餐厅,滴水的雨伞不仅弄湿地面,蹭湿其他游客,还可能变成让人滑倒摔伤的“元凶”。该如何处置滴水的雨伞,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展馆组织方和游客为了让“水滴不落地”已经想了不少辙。

  展馆:塑料袋还是“锁伞架”?

  对于自动伞套机,大家并不陌生。园区一些展馆门口放置了自动伞套机,或者由工作人员提供塑料袋,让游客将雨伞装进塑料袋随身带进场馆。

  阵雨刚过,一展馆门口,记者遇到正在提供塑料袋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看了看记者手中的雨伞,确认湿的才递出一个塑料袋。工作人员表示,因为这两天雨下得不大,场馆临时配备的塑料袋数量有限,所以“看准了才给”。

  但问题来了。一些游客给伞套上塑料袋进馆,参观完毕出门,撑开伞,就把又薄又湿的塑料袋随手一丢。在一些场馆出口处,保洁员正来回清理被丢弃的塑料袋。

  也有游客拒绝一次性塑料袋。游客陈小姐被工作人员拦住,请她把尚在滴水的雨伞装进塑料袋,但陈小姐没有接,她朝着场馆外侧甩了甩伞上的水,从包里掏出一个环保袋,将伞装了进去。

  “我觉得门口放几个伞架更环保一些。”陈小姐建议,上海许多餐厅、商店、银行等,都会在门口设“锁伞架”,暂时放置还在滴水的雨伞。出入口在同一侧的场馆可以放些能上锁的伞架,供没带伞套的人使用。

  游客:提倡自带收纳袋

  在休息区,记者遇到一名走绿色通道进馆的老太太,老太太将雨伞收进了一个宝蓝色格子的精致手袋。老太太告诉记者,这是她亲手缝制的防水伞袋,用的材料是废旧的雨伞布。“家里伞坏了,用伞布做袋子,特别经用。”老太太说,新伞自带的伞套好看却不实用,尤其湿的时候,匆忙间很难套进去。不如自己做的,袋口宽,还是双层布,好放又能隔水。

  排队到展馆门口,冲墙根处甩甩水,将伞收进自带的塑料袋、防水伞套,这样的游客在园区并不少见。进入西班牙馆前,中学生冯雪从包里掏出两个袋子,一个递给爸爸,一个自己撑开,准备等妈妈将她俩合撑的伞收进去。

  “我看到报纸上说,雨天一个商场要发2万只左右塑料袋,而且用过就扔。”冯妈妈说,其实只要自己带个收纳袋就解决问题了。“对此可能一些市民都还没意识到。世博园区入园口应该提供些环保塑料袋,同时志愿者配合做些宣传,就像发放导览手册和演出清单一样,提醒游客注意这些问题。”

  园区公交车厢:放个伞桶?

  挤上世博大道线公交车,游客林小姐拿出准备好的雨伞袋,以免雨伞上的滴水影响别人。哪知在世博中心站上来一名男游客,见车厢内拥挤,就高举湿漉漉的雨伞冲进车厢,雨水洒在林小姐脸上。接着,林小姐又发现裤子有点湿,低头一看,原来是被旁边游客的湿伞蹭到的。

  记者在园区公交车上发现,一些座位也被雨伞滴下的水弄湿。还有乘客见座位反正湿了,就直接把湿伞放到座位上。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一些世博游客表示,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给雨伞准备个塑料袋,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不过,也有游客认为,园区公交可以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在公交车座位的扶手边,座位底下、车窗下面挂个小伞袋,或者在车门附近设一个雨伞桶,可集中放伞又方便取放,还能防止雨水弄湿车厢。

  [他山之石]

  日本:网络讨论“用伞礼节”

  最近,日本“上班族”正在网上就雨季里如何用伞才不算失礼,展开热烈讨论。日本是海洋性气候,每年六七月是梅雨季节,雨伞是人们出行时的必备用品。

  日某知名网络调查公司对“用伞礼节”问题的问卷调查显示:79%的日本人感到“最没礼貌”的行为是“不顾周围有人就甩伞上的水滴”;60%的人认为,“不看周围是否有人突然将伞撑开”最没礼貌;23%的人认为,“将伞尖朝后一边走一边抡伞”是最失礼的。其他失礼行为还有,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将湿漉漉的伞高高举起造成雨滴落到别人身上或脸上,或者用伞把勾住车上吊环来维持自己的平衡;乘坐电梯时,用伞尖摁电梯按钮;捡到遗失伞后,将伞柄上的主人名字涂掉而改成自己的大名等等。为此,上班族在网上呼吁并发起了遵守“用伞礼节”的行动。

  小小一把伞,如何撑得文明得体,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值得我们大家关注和实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