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到广东感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3日09:01  南方日报

  

“到广东感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昨天上午,在广东省举行的网民代表座谈会上,网友代表在发表意见建议。南方日报记者王辉摄
“到广东感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昨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领导与网友面对面交流。南方日报记者王辉摄

  ●“网络问政”是不是“作秀”?

  汪洋:重在倡导风气,推进民主建设

  人民网网友:无论是给网友写信也好,关注网民留言也罢,恕我直言,我感觉都有一种“作秀”的嫌疑。

  汪洋:领导同志亲力亲为做一件事情,实际上是倡导一种风气,领导同志个人与网民的交流,无论怎么样接触面都有限。如果从这个意义讲,你说这是“作秀”,我也不否认,因为我不可能一天到晚在网上跟网友交流。但我希望能起到一种示范作用,由此带动各级党政领导更加重视通过网络问政推进民主建设。

  ●“网络问政”实效如何?

  汪洋:印象最深的是推动了代课教师身份、工资问题解决

  人民网网友:请问您在给网友解决的事儿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网友给您带来的最大的“麻烦”是什么?

  汪洋:说到我给网民解决问题印象最深的事,是处理网民来信,推动了代课教师身份、工资解决的问题,应该讲这个事情还没有办结,因为办结这个事的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我也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到最后这个问题也不能解决得让人人满意,但我们会继续努力推动这个问题尽可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我认为到目前为止,网民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麻烦”。但我也感觉如何维护网络的健康安全,创造网络问政的良好氛围,这是需要我们共同注意的。网络是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在那里自由发挥自己的意见和发泄自己情绪的窗口,这是它的优点,但是要让这样的窗口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参与并且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确实需要整个网络的公民都能够注意维护网络的良好环境。

  ●广东除了“菜味儿”,没有“文化味儿”?

  汪洋:“菜味儿”就是“文化味儿”

  人民网网友:说到广东,一般的印象是“路宽,房高,钱多”,人们认识广东更多的是因为遍布全国的粤菜,除了菜味,广东到底有没有文化味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汪书记,如果我去北京旅游,我可以去长城、故宫感受历史,也可以去798感受现代艺术,那我去广东可以感受什么?

  汪洋:其实“菜味儿”就是“文化味儿”,粤菜本身就承载着广东的文化,饮食文化也是文化的一个内容。我相信多吃广东菜的人,也一定能体会到越来越浓的文化味儿。

  发源于广东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时代精神,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文化代表之一。这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使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生机,这样的文化就是广东的“文化味”,这个“味”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但我不否认广东文化以及广东的文化建设仍然有许多薄弱环节,广东文化也有它的缺陷。但是就像中国有八大菜系一样,在中国文化中间,广东文化元素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到北京感受长城故宫,到广东感受什么?到广东就来感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个时代文化已经渗透于广东的方方面面。

  ●广东是不是“文化沙漠”?

  汪洋:广东文化和GDP没有矛盾,经济大省不可能是“文化沙漠”

  新华网网友:汪帅您好!好多北方人说广东是“文化沙漠”。广东人很低调,只做不说,闷声发大财,GDP上去了,您认为GDP和文化之间是否有矛盾?如何协调呢?

  汪洋:我首先讲广东不是文化沙漠。广东文化相对于中原传统文化的厚重,它可能是相对薄弱的,我承认这一点。有人说,广东人优点是务实,缺点是太务实。这可能是广东的文化特征之一,但是和GDP之间有什么矛盾?我认为没有。任何经济体的发展都是和它的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广东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中成为中国最强大的经济体,就是因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成为广东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特征,广东经济才有了迅速发展,广东才有连续30多年年均13.7%的增长速度。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个时代文化精神给广东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石,而务实则是广东经济发展中影响最深的精神气质,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成就了广东经济发展奇迹。如果一个区域思想解放,它愿意改革开放,但是没有务实精神把这些理念落到地上去,那永远是高谈阔论;而仅有务实,而不具有解放的思想观念,他可能就是埋头耕耘的黄牛,没有抬头看路的能力,永远不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们现在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实际上是和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协调的。因为我们觉得要想使广东的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在文化上的引领和支撑。一个没有先进文化作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是不可能有快速发展和持续的竞争力的。同样,一个持续30几年快速发展的经济大省却是一个文化沙漠的社会,这也是绝不可能的。当然,我对广东有感情,感情也可能模糊人的认识,如果不对的话,我愿意和这位网民代表继续讨论,咱们是平等的。

  ●地方主要领导是文化建设的最大代言人?

  汪洋:关键在于领导者的主张是否顺乎民意

  南方网网友:汪书记,在人们看来,您是广东文化最大的代言人和推动者,您自己是怎么看的?

  汪洋:我不否认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他在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力量和作用,但是实际上一个领导者所提出的主张,能不能成为这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提出的这个主张是不是顺乎民意,有没有群众基础,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顺乎民意,符合规律地提出一些政策主张,然后在推动这个主张实施过程中才能得到社会的响应,他才能成为最大的推动者。

  我想这一次广东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网络问政,能够在不同的网络都得到成千上万网民的呼应,是因为这样一个主张是有民意基础的。我愿意在尊重民意、顺乎民意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成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好的代言人。

  ●浮躁社会能否诞生文化大师?

  汪洋:有利于出文化大师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南方网网友: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虽一字之差,但可见广东追求的不仅仅是销售额,而是更多有思想、有分量的文化大师。贤从何来?在当前如此浮躁的社会前提下能诞生文化大师吗?

  汪洋:目前的社会确实是比较浮躁,确实存在不利于出文化大师的氛围。但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下,都有一些能够凝神聚气、甘坐冷板凳的人才。刚刚去世的季羡林先生,他一生经历了各种喧嚣干扰,但仍然能沉心静气地做学问,成为一代大师。在我认识的相对年轻的人中间,也有甘于坐冷板凳的,比如说北京大学的孟二冬教授。

  这些甘坐冷板凳的人才,是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脊梁,我们要做的事是注意发现这样的人,注意扶持这样的人,引导社会向这样的人学习,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摆脱各种诱惑。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沉静下来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就不那么浮躁了。我相信,当社会已经开始高度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开始,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有利于出文化大师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网民代表发言精华

  ■网民代表十年砍柴(李勇)

  文化强省,关键在思想先进

  100多年来,广东一直是文化创新的发动机,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制度层面。

  今天,网络打破了中国传统媒体之间的级别差别,超越了文化、思想、信息传播的地域限制。比如说微博,一上午有21万人可以看到。通过网络,不但可以打造文化“软实力”,更有利于提升广东的新思想、新文化的辐射力。归根到底,“软实力”大小体现在文化思想的高度是否与时俱进。充分的思想自由和开阔的舆论空间,才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源头活水。

  ■网民代表半壶(聂鑫)文化要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蜗居》、韩寒、《非诚勿扰》,为什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们不能回避这些现象中蕴含的内心伤痛,这些伤痛和我们社会发展好的趋势一样,同属于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文化产品不是商品,文化要有温暖人心的力量,让别人找到生活的动力,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道德观念的飞速下降,固定价值观的丧失是非常严重的。我觉得,只要社会中的每个人,在各自位置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努力形式,能够接近自己幸福的目标,这就够了,这就是所谓文化最成功的一点。

  ■网民代表范时杰要找到广东文化的“制高点”

  广东文化的构成部分中,真正能做到输出性的,第一个是启蒙文化;第二个是“买办文化”,是儒家文化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第三是侨民文化,新老客家文化,唐人文化;第四个是传统文化遗存;第五个是南宋文化的后续影响。

  我认为这五种文化是广东文化的“软件”,能够形成认同感和凝聚力,能够追溯民族感情,能够奠定文化祥和的特性。要建设文化强省,需要以生活的方式来看待文化,以生活的形态来开放文化,要解决我们思维定位,解决我们的战略问题,找到我们的路径,还要有产业化意识。如果广东文化没有“制高点”和“桥头堡”,我们达不到文化强省。

  ■网民代表张国雄广东不缺文化资源,缺的是发掘和开发

  要打造文化强省,就要把广东的历史文化资源变为文化发展的优势发掘出来。譬如华侨文化,世界上有4000万华侨,三分之二是广东人。中国最著名四大侨乡,有三个在广东,华侨资源和侨乡资源,比任何地方都强。开平碉楼2007年申遗成功后,这几年游客数量几乎以130%的速度增长。这反映出有广东特色的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另外,我希望我们广东可以真正做到实现文化资源转化的人才队伍培养。在学术文化方面,省里对地方高校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和研究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广东在经济上曾经为中国杀出一条血路,领风气之先,我希望在增长方式的转型上,在文化方式上同样可以杀出一条血路。

  ■网民代表周宏按照“工业园区”思维建文化创意园是一大误区

  文化和经济是不能分开的。在经济和文化的结合上,我觉得,文化创意载体的建设非常重要,具体说来就是文化创意园。

  我发现国内建设文化创意园通常有这样几个误区:一是很多园区是按照工业园区的思路来建造的,最后变成一个地处偏远的工业区,主要通过低成本、免租金等方式吸引企业入园,而没有把它本身当作一个连接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交易的市场平台。其二,很多文化创意园区之所以短短两三年就以失败告终,是因为跟当地百姓生活没有关系。

  建造文化创意园区,不是光引进一个企业,而是要引进这个企业的上下游关系,通过市场的空间去换取文化产业发展的时间,用空间换取时间,从而迅速地提升广东文化强省的地位。

  ■网民代表法殷洁建设文化强省切忌“空喊口号”

  不是身上穿上牛仔裤就是牛仔,穿上文化衫就有文化。建设文化强省不是说光喊两句口号就可以的,还得多干实事。就发展文化产业来说,需要处理好商业化和艺术本身之间的关系,比如像798这样的艺术村,建成后出了很多文化商人,但是却没有大艺术家。还有保护创意、知识产权和开发利用的问题。只是艺术家之间的彼此消遣,没有和顾客之间形成一种消费关系,说白了就是没有钱赚,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一些没有资本却有创意的艺术家,只要有一两个点子出来,马上就被“山寨”搞死了。还有一个政策扶持的问题,一般艺术家都会选择场租便宜的地区创业,但场子稍微热一点,第二年马上就翻租了。

  ■网民代表欧阳杏蓬解决文化企业后劲问题需搭建4大平台

  解决文化企业后劲问题,需搭建4大平台。相关建议:1、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或发展规划,建立投融资渠道,改善宏观环境,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与支持。2、加强对省内文化企业的引领和资源整合。3、加强与香港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在剧本创作、版权贸易、海外发行、制作经验方面,借鉴香港经验。4、建立广东省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平台、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平台和版权保护平台,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文化的繁荣。

  ■网民代表董斌森文化强省应实现“三个转变”

  建设文化强省需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将我们的文化发展优势从过去的以吸收引进为主,转变为面向世界,以向外输出和辐射为主。第二个转变,就是将我们的文化事业从过去的以投入为主,转变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规模化的产出。第三个转变,就是将我们的文化观念转变为追求全省人民的文体素质的提高。建设文化强省的基础,就是建设好广东群众性的文化基础。必须抛开过去那种重奖牌、轻普及的锦标主义思想,确立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观念,大力提高全省人民的文化素质。

  ■网民代表刘洁培养文化输出力

  文化强省不仅仅是发扬岭南文化,而是将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宣扬到全世界。文化输出的主要载体是电视、电影和网络。首先,文化输出要打造一些生命力强的品牌。以电视节目为例,五花八门却没形成整体的规划。像今年比较火热的某些相亲情感类节目,短期来说是用观众的口水牺牲了自己口碑,长期来说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根本无法吸引自己的固定收视人群,更谈不上文化输出了。文化输出要以长期规划为基础,品牌节目为先锋,才能立足本土,才能走出国门。

  ?记者观察

  思想领先才有文化领先

  昨天早上的会面过程中,与会网民代表的发言都相当精彩,如汪洋书记所言,他们“从各自所在的微观的岗位上,看到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宏观问题”。而网民现场发问部分,难度也相当高,例如“浮躁社会如何出大师”,“位高权重者是不是文化建设最大代言人”等问题,要想在有限时间内用三言两语表述清楚,殊为不易。

  从文化记者的角度来看,个人以为昨天会谈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各方在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即“什么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最大的优势”?在许多大大小小的文化会议中,记者通常听到的是有关某一具体艺术领域、文化品牌、或者文化遗产的振兴提议,但有关统筹、贯穿文化强省各项系统工程的逻辑“主线”的探讨,却听得太少。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一件事:不久前,由蒋子龙率领的全国知名作家曾赴番禺采风,一些人士坦率表明,广东实际上堪称文化“聚宝盆”,之所以难以甩掉“文化沙漠”的帽子,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文化印象的对外宣传上,“什么都有一点,但哪样都不够明晰确切”。

  日前广东省评选“十大文化名片”,从骑楼、醒狮、粤剧到孙中山都在候选之列,但“十大文化名片”究竟以何作为入选与否标准?再如,一说起广东的资源品牌,不少本土人士可以轻易列出长长名单: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千年海上丝路和商贸文化、华侨文化……但这些文化资源的最大“共性”又是什么?建设文化强省,固然需要针对各个要害关节,如体制改革重拳出击,个个突破,但为今之计,一个更急迫的任务是要在通盘考察、整体驾驭之上,提炼出最富积极性、最有价值的广东人文“关键词”,以此打通各个“子项”之间的条框壁垒,唯有如此,才能从思想理论高度找到广东文化建设的核心抓手。

  与会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一深刻影响中国30年的精神,从而也为解决上述广东文化建设中长期存在的疑惑指明了道路。

  广东人最大魅力何在?务实、开创必定是首选之项,“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主张,不仅是成就“经济强省”的精神助推器,也曾令整个中华民族从广东的探索实践中受益,更重要的,它还是当下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文化领先,归根到底是思想领先,抓住“节点”,才能“四两拨千斤”,如何在“巧”处运劲,而不是一味求多,如何切中肯綮,以简驭繁?擅长关注眼前、细处着手的广东人,还需要看得再高远一点。

  本版撰文郭珊

  专题统筹胡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